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156章 及笄

《九重紫》 第156章 及笄

 且不去說崔九媳婦的這些小心思,崔十三從廚房里出來,到了大堂兄崔大。

 崔姨的父親——崔家老太爺還在,幾兄弟都沒有分家,到了孫子輩,就按照年歲大小了大郎、二郎……大郎、二郎出生的時候崔家還只是剛剛能吃飽,都沒讀過書,等到崔家日子漸漸好起來了,地契上要劃押,擔保要按手印的時候,才發現這個“郎”字實在是不好寫,索了崔大、崔二。

 從兄弟幾個論下來,等崔十三能在離村二十里的私塾啟蒙時,大名就了十三。

 看見崔大,崔十三很是驚訝。

 崔大自從幫著竇昭管理田莊之后,全家都搬到了田莊上居住,不是逢年過節不回來。這年終盤點的日子早過了,小年還有十來天……他不由道:“大哥,您今天怎麼有空回來?”

 崔大嘿嘿地笑,道:“這不快到四小姐及笄禮了嗎?我回來和咱爺爺商量商量,看我們莊子送些什麼東西好?”又揚了揚手中一條兩尺來長的大青魚,指使崔十三,“提到廚房去,蒸了給咱爺爺下酒。你也來陪著喝兩盅。”

 竇昭一共有十二個田莊,全歸崔大管。要及笄,有田莊的莊頭聽說鋪子的管事們都在尋思著給送及笄禮,一下子坐不住了,紛紛來找崔大:“同在四小姐手下當差,沒道理那些鋪子的管事送禮我們不送?”

 崔大覺得有道理,只是這方面一向沒有什麼主見,崔大媳婦就給他支招:“回去問老爺子,而且崔十三也在家。”他這才匆匆地趕了回來,有了讓崔十三陪著喝酒的話。

 崔十三還不知道主意又打到他上來,只是想著回真定前被范文書拉著把京都的古玩鋪子都逛了個遍就覺得腳好像又開始生痛,不由嘀咕道:“怎麼走到哪里都在說這件事?”

Advertisement

 崔大沒有聽清楚,還以為他不愿意聽自己指使,虎著臉就朝著他的頭拍了一下:“怎麼?在京都住了兩年就翹起尾來了?大哥都使喚不了?還不快去!”

 “沒有,沒有!”莊稼把式的手擱在什麼時候都有勁,崔十三被打得呲牙咧的,忙接過了青魚,“我這就去,這就去。”

 崔大著崔十三的背影出了憨厚的笑容,轉去了崔老太爺住的正屋。

 崔老太爺著漢白玉的銅煙斗,半晌才道:“那些莊頭都怎麼說?”

 “說什麼的都有!”崔大無奈地道,“有的說到銀樓兌二十兩銀子打副頭面,還有的說最好買些古玩字畫什麼的,還有的說不如各送各的,一起去就行了……”

 崔老太爺這幾年才不用下地了,平常莊戶人家走也就是送兩尺青布紅布什麼的,哪里有什麼好主意,想了想道:“要不,去問問你大姑?”

 崔大著頭:“去問過了。大姑說,不用這麼麻煩,送兩雙鞋就夠了。”

 崔老太爺也沒轍了。

 正好崔十三進來。

 崔老太爺忙拉了崔十三炕上坐,問他:“你都說說看,京里的人遇到這種事,都送些什麼好?”

 崔十三笑道:“難道京里就沒有小戶人家啊?”

 “這倒也是。”崔老太爺失笑。

 崔十三對崔大道:“我看大哥不如就讓那些莊頭各送各的……你總不能擋了別人的風頭吧?”

 崔大點頭:“是這個理。”看著崔十三的目越發的殷勤。

 崔十三窘得咳嗽了一聲,這才道:“大姑說的話也有道理。我們家不如就做幾雙鞋,再送兩件稀罕玩意算了。”

 “什麼稀罕玩意?”崔老太爺和崔大目炯炯地盯著崔十三。

 崔十三回房拿了個錦盒過來:“這是我從紀氏鋪子里淘的,萬花筒……”然后拿出來示范給他們看。

 崔老太爺頓時兩眼發直,問:“這得多銀子》”

 “三十兩。”崔十三道。

 范文書在京都的古玩店里淘了尊蓮花翡翠玉洗,花了三十兩銀子,他也照著給竇昭準備了這件禮

 崔老太爺一哆嗦:“這麼貴啊!”東西卻抓在手上不放了,而且迫不及待地喊著“崔四他媳婦”,把妥娘給招來了。

 “這東西你收好。”崔老太爺連錦盒一起塞給了妥娘,“這是我們家送給四小姐的及笄禮,你再帶著你幾個嫂子、弟妹幫四小姐做兩裳,銀子找你娘要。到時候你和你大嫂帶著老九的媳婦一起去城里給四小姐請安。”

 崔九的岳父曾經在縣衙里做過幾年的門子,崔九媳婦在崔家算得上是有見識的人,崔老太爺這才讓跟著去給竇昭祝賀。

 崔大和崔十三做夢也沒有想到崔家老太爺會中途截胡,目瞪口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可惜那東西已經被妥娘手腳麻利地收拾好了。

 “爺爺……”崔十三哭無淚。

 崔老太爺卻老神在在地道:“不就三十兩銀子嗎?你等會向你要就是了。你們年輕小伙子的,明天再跑趟州府就行了。”然后大手一揮,吩咐妥娘:“快擺飯吧!下地的人也該回來了。”

 崔大和崔十三還能說什麼,草草了幾口飯,連夜往州府里趕,好不容易搶在紀氏鋪子關門過年之前買了一對琉璃碗和一尊掌大小的玳瑁香爐,兩人這才松了口氣。

 待到了正月初九,崔大、崔十三駕著馬車,帶著崔大媳婦、妥娘和崔九媳婦去了縣城。

 路上,他們看到了好幾輛做工良的黑漆齊頭平頂的馬車。

 崔九媳婦在城里住過幾年,奇道:“今天怎麼這麼多的馬車?”

 這種馬車可不是人人都坐得起的。

 崔大媳婦和妥娘也在車窗旁朝外張

 “哦!”妥娘看到個悉面孔,笑道,“那是魯知府家的馬車,想必是魯夫人來參加四小姐的及笄禮了。”

 “四嫂連知府家的人都認識啊!”崔九媳婦不掩自己的羨慕,道,“魯夫人肯定是來幫四小姐簪釵的!”

 “我不過是上次來給四小姐問安的時候遇到過魯大人的車夫而已。”妥娘忙解釋了一番,道,“四小姐及笄,未必會安排魯夫人簪釵!”

 “不安排魯夫人安排誰?”崔九媳婦不由瞠大了眼睛。

 在的心里,能讓魯夫人幫著簪釵,已經是很榮耀的事了。

 “竇家的夫人多得是。”妥娘只是覺得憑魯夫人,還沒有資格幫竇昭簪釵,含含糊糊地道,“誰知道會安排哪位夫人幫著簪釵。”

 說話間,馬車已到了竇家的側門,妥娘和崔九媳婦就聽見一向不太說話的崔大突然罵了一聲,道:“……這個田富貴,竟然弄了對錦給四小姐做賀禮!”

 幾個人不由齊齊過去,就看見個大胖子一左一右提著兩個鎏金鳥籠,鳥籠里各裝了只彩斑斕的錦,在眾人的注目下,滿臉得意地進了竇家的側門。

 “真的是錦!”崔大媳婦驚呼。

 旁邊的人也都嗡嗡地議論著:“……這人是誰啊?竟然送了對錦!”

 “好像是東頭田莊上的莊頭田富貴!”

 “他從哪里弄的?真有辦法!”

 崔大呵呵地笑,對崔十三道:“這下田胖子可出名了!”

 崔十三也笑了起來:“看不出來,這胖子會辦事的。”想著要不要把這人給拎到京都的鋪子里去,他的生意越來越好,得找個得力的幫手才行。

 念頭閃過,后傳來一陣骨碌碌的馬車聲,趕車的人有些囂張地大聲喊著:“讓一讓,濟寧侯府的馬車!前面的,讓一讓!”

 那聲音如巨石投了平靜的水面,側門前立刻喧鬧起來。

 “是四小姐婆家來人了!”

 “不愧是侯府,你們看那馬,真雄壯!”

 “一共來了三輛馬車呢!”

 大家一面議論紛紛,一面忙著給魏家的人讓道。

 那邊竇家得了信,打開了大門。

 馬車停在了大門前。

 青的家丁捧著錦盒一件件地往里搬。

 “不知道送的是什麼?”側門的人踮著腳著脖子朝那邊張,“好多啊!”

 “那當然!”旁邊的人接了話茬,“也不想想那是什麼人家!侯府啊!我們四小姐以后可是要做侯夫人的人!”

 “那是,那是!”

 這邊的驚嘆還沒有完,那邊有人嚷著:“快看,快看,又有馬車過來了!”

 眾人的目被吸引了過去……

 在府里的竇昭卻是雀躍地出了正房,一把就抱住剛剛走進垂花門的六伯母紀氏。

 “六伯母!”眼角眉梢都是掩飾不住的歡喜,“您怎麼來了?之前怎麼也不說一聲?”

 紀氏著又長高了些的竇昭,滿臉寵溺地攬住了竇昭的肩膀:“我要是提早說了,你能這麼高興嗎?”

 竇昭嘻嘻地笑。

 旁邊的丫鬟、媳婦、婆子們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竇昭十五歲的生辰還沒有到,竇家已到洋溢著喜悅的氣氛。

 紀氏側了側子,把后的一個介紹給竇昭:“這是我的侄,閨名令則,比你大三歲,我特意把帶來引薦你們認識認識。”

 竇昭頓時如聞雷擊。

 紀令則,就是那個和竇德昌私奔的紀家表姐。

 不由眨了眨眼睛,這才看清楚眼前這位亭亭玉立的

 如墨的青只用一鑲南珠的釵簪綰著,溫潤如玉,容秀麗如峰,更有種空山靈雨般淡雅的氣質,讓人見之難忘。

 “紀表姐!”竇昭曲膝給紀令則行禮,心里卻苦笑不已。

 這個時候的紀令則還沒有嫁人,但已與湖州韓氏的六公子訂了親。

 ※

 兄弟們,姊妹們,今天的更新。

 O(∩_∩)O~

 PS:今天開了一天的會,等會還要去吃工作餐。錯字只能等會改了。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