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振中醫 第77章 糾結

《重振中醫》 第77章 糾結

為什麼說李建國的想法太天真了。

鐘醫看了看銀翹散的方子:銀花12克、連翹12克、桔梗9克、薄荷6克、竹葉9克、淡豆豉9克、荊芥穗6克、牛蒡子9克、蘆10克。用水煎服,一日兩次。不宜煎服過長。

僅僅證明銀花的作用,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

“我們還要證明連翹等藥的作用,當然其中連翹是最主要的分。”鐘醫說道。

“還有一個疑問,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小朋友的死亡的。是藥不當?還是瞞病?還是其他什麼?”彭林補充道。

幾人又看了看藥方上面的分,再看了看窗外。

已經晚了。

不過幾人的睡意全無,一定要抓時間把這些問題給解決。

鐘醫打起神說道:“那就先證明連翹的作用吧。”

“好。”另外三人答道。

連翹,為木樨科連翹屬植連翹的干燥果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功效。主治瘡癰腫毒,瘰疬痰核,風熱外,溫病初起,熱淋痛。

鐘醫三人先要得到的是連翹的分。

三個小時過后。

彭林說道:“連翹中至含有:三萜皂苷,果皮含甾醇、連翹酚、生堿、皂苷、齊墩果酸、香豆類,還有富的維生素P及量揮發油。”

“選取一個最好值得研究來證明其作用。彭林你來選。”鐘醫說道。

彭林聽到讓自己選擇分,不由的一愣。

Advertisement

他當然知道這是鐘醫說做出的下下策,本來科學研究應該是一項嚴謹的研究。可是因為時間迫,鐘醫不得不選取其中發揮作用可能最大的存在。

而彭林在這一方面,運氣也別的好。

“那就連翹酚吧。”彭林隨意的指了一個說道。

“那就它吧。”鐘醫說道。

幾人又忙碌了起來,還是取用的是照高效譜法(通則0512)測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25:75)為流相;檢測波長為277nm。理論板數按連翹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取連翹對照品適量,稱定,加甲醇制每1ml含0.2mg的溶,即得。取本品末(過五號篩)約1g,稱定,置塞錐形瓶中,甲醇15m,稱定重量,浸漬過夜,超聲理(功率250W,頻率40kHIz)2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量取續濾5ml,蒸至近干,加中氧化鋁0.5g拌勻,加在中氧化鋁柱(100-120目,1g,徑為1-1.5cm)上,用70%乙醇80ml洗,收集洗,濃至干,殘渣用50%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即得。分別吸取對照品溶與供試品溶各10μl,注譜儀,測定,即得。

按干燥品計算,含連翹酚不得于0.15%。

“進行藥實驗,和生實驗。”鐘醫說道。

“好。”

因為時間迫,只有兩個實驗同時進行,兩隊人馬立馬又分了兩份。

漸亮。鐘醫等人一夜未眠。

“事實證明,連翹酚濃煎劑在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桿菌、霍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連翹在外的抑制作用與金銀花大相似,為銀翹散中抗菌之主要份。不過金銀花對沙門氏菌屬,特別是傷寒桿菌以及溶鏈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過連翹,而對痢疾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之抑制則以連翹似較好。二者聯合使用,在試管中并無協同作用,與黃連、黃芩組的復方,外抑菌作用比單用連翹時據云更強。連翹中抗菌的有效份研究不多,連翹酚在試管中對金黃葡萄球菌的抑菌濃度為1:5120;對痢疾桿菌為1:1280;對白桿菌及副傷寒(甲)桿菌為1:640,可能為抗菌有效份。花對小鼠實驗結核病有一定療效,對豚鼠則無效。此外,還報告過它在試管中及臨床上的抗結核桿菌的作用。連翹的醇提取外有抗鉤端螺旋作用,其強度不及黃連、荔枝草或金銀花、黃芩,而與黃柏、蚤相似。連翹水浸劑(1:5)在試管對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制作用。”鐘醫說道。

兩個實驗的功,已經證明了一點,銀翹散的使用方法已經有了科學的依據。

現在,只需要再解決剩下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小朋友的死亡?我們不能排除是藥的作用。”鐘醫說道。

“每個藥忌中,也沒有證明腎病不能服用啊。”李建國說道。

鐘醫搖搖頭。他還是不能排除,不,他甚至有一種直覺, 王生那一家子小朋友的那死亡,和銀翹散有或多或的關系。

鐘醫當然可以把責任推的一干二凈,反正大家都了解王生和鄭麗是怎麼樣的人,鐘醫有的是辦法可以整治他們。

不過,鐘醫不想,也不能這麼干。

“桔梗的忌是什麼?”鐘醫問道。

“桔梗升散,凡氣機上逆,嘔吐,嗆咳,眩暈,虛火旺咳等不宜用。用量過大易出致惡心嘔吐。”李建國連忙接道。

鐘醫搖搖頭,不是這味藥。

“薄荷的忌是什麼?”鐘醫又問道。

質,或汗多表虛者忌食;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忌多食久。燥,肝,表虛汗多者忌服。毒副作用:薄荷腦、油對哺有較強的麻痹作用,若過量服用會導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彭林想了想接口道。

有點關系,不過不是它。如果是它,應該會大面積出現反應。

鐘醫皺著眉頭搖了搖頭。

“那麼淡豆豉、荊芥穗、牛蒡子和蘆了?”鐘醫問道。

“淡豆豉,傷寒者不適合服用。宣發郁熱、煩悶,重癥不宜用。已鹽的豆豉不可用。荊芥穗是表虛自汗,虛面赤者用。牛蒡子寒,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蘆是脾胃虛寒者慎服。”李建國答道。

大家都是中醫中的好手,對這些忌當然是聊于心。

“也不是竹葉的問題。”鐘醫蓋棺定論道。

“那會不會我的藥本沒有問題?小朋友是死于其他病的?”李建國揪著自己的頭發說道。

他太想證明自己的無辜了,也太想拜托這個噩夢了。

不過,李建國也清楚,鐘醫和彭林或多或也有覺。可能真的有一種東西導致了這場悲劇。

他們作為醫務工作者,雖然為了自己的利益,能忽略這種況。但是作為一個人,他們卻決定去找尋這個真相。

那到底是什麼東西?

鐘醫面無表的陷了沉思中。

這時候,一個小護士敲響了研究室的門。

“院長。院長,不好了,昨天那兩個無賴又來我們醫院了。他們又在大哭大。”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