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逍遙小地主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規劃

《逍遙小地主》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規劃

 因為傅小的到來,斷魂山里的人們干勁愈發充足。

 傅小在馮老四的帶領下查看了礦,他對這玩意兒沒有概念,但知道一點,那就是礦的安全問題。

 “現在我們有水泥了,這必須足夠的堅固,千萬不能坍塌,我的意見是這壁能不能用水泥加固?還有就是這礦開采到一定程度估計會出現滲水,你們切記要找好理的方案,寧可停掉也絕不能出現事故!”

 聽聽,爺花了如此大的代價才有了此刻眼見收獲的時候,可爺為了我們的安全寧可停掉,白白丟去那麼多的銀子為的是讓我們活著。

 爺……偉大如斯!

 馮老四和一應師傅聽了之后也頗為慨,明白了爺的心意,想著絕對不能讓這礦出現任何問題。

 隨后馮老四帶著傅小走出了礦,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他陪著傅小轉便這附近的山野,傅小對這地方有了初步的印象。

 這是一個好地方!

 左邊鷹愁山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右邊出云山高聳如云,山上林木繁,山下卻有一大片開闊平原。

 鷹愁山斷魂山和出云山三座大山呈品字形結構,鷹愁山和斷魂山連接非常近,馮老四說那地方一線天,頗為形象。而斷魂山與出云山相距略遠,一條奔涌的河流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出云山下的那片廣闊原野就在這條河的右邊。

Advertisement

 傅小的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要把這里建設為西山據地。

 出云山下的平原如果開墾出來,至是萬頃良田,而且沒有灌溉之憂。

 鷹愁山和斷魂山上設置瞭崗哨,斷魂山的山谷完全規劃冶煉和鐵匠坊,大量的工人可以居住在此,可以就近工作。

 而出云山山腳下可以建村落,這些西山人家者可以在那村落中分一間房子和田地,如此他們才算是有了,就不會再有離開的想法。

 村落中建一家醫館和一所學堂,那麼就徹底的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順著這云溪順流而下三五里地是一很大的湖泊,馮老四說這云溪水流出臨山脈之后去了瑤縣,最終注了長江。傅小很中意這里,因為這湖泊中有一島嶼,這里地勢開闊風景獨好,他覺得在這島嶼上建造一避暑山莊,等以后了親,帶著董書蘭虞問筠在炎炎夏日來此居住,那簡直是太麗。

 因為時間的關系,再遠一些的山脈他沒有去,這事兒留給白玉蓮,讓白玉蓮帶著隊伍進山,一來訓練,二來探路。

 回到臨時搭建的房子里,傅小馮老四找來懂得勘探和地質的師傅,滿滿當當坐了一屋子。

 他在中間的一張桌子前寫寫畫畫,然后抬頭一一看過這一群人,笑道:“是這樣,以后的重心我想轉到這里面來。這幾天和馮老四初步的去走了走,有一些想法,現在提出來和你們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畢竟你們比我更專業。”

 這些師傅們一聽,頓時寵若驚,雖然早已聽說爺和藹謙遜,可今日如此近的接之后這便更加深刻。

 有一年長者捋著胡須慎重的說道:“請爺講講,我等為爺參謀一番。”

 “好,你們看看這個……”傅小將幾份用炭筆畫出的圖和圖下注明的文字遞給了那位長者,問道:“你什麼名字?”

 “啊,小老兒姓蔡名明,日月明的明。”

 “哦……!”傅小微微一怔,這名字好,好記。

 “我們既然已經將路修到了這斷魂山下,那麼我想的是這附近能不能開發出來,你們看完之后提出意見,記得和爺我相只管知無不言,爺我絕不會因為你們意見相左而怪罪。”

 眾人點頭,一一傳看,過了半個時辰之后,這些師傅們看完了傅小的規劃,無不震驚當場。

 這何止是規劃,這簡直就是在這里面建立起一座小型的城鎮!

 “此舉之投……爺是否先大致預算一番?”

 “不用考慮投,我想知道的是這些地方的地質結構有沒有問題,比如出云山下如果建村落,會不會遭泥石流的影響?這云溪會不會因為雨季而大漲導致淹沒了這萬頃良田?鷹愁山上地質結構是否牢固?還有就是我們現在所的這山谷,會不會有潛在的危險?”

 這時另一個年輕的師傅說話了:“據瑤縣縣志記載,這臨山倒是從未曾有過大的災難。在勘探這斷魂山礦藏時候我等也勘探過鷹愁山和出云山,這三座在地質結構類似,山基石堅,山上植被合理,形泥石流的可能幾乎不會有,倒是云溪要注意,如果臨山出現長時間降雨,這云溪水肯定是會上漲的,但是據我觀測出云山下那片平原,這云溪水最高紀錄是漫上平原五十步距離,也就是上漲了不過一米水位。如果爺想要按此規劃執行,這一段水路就得筑堤。”

 傅小蹙眉想了想,“走,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

 于是一行人來到了出云山下的云溪旁,那年輕師傅說話了:“爺你看,上游來水沖擊之后會留下痕跡,這斜坡就是沖擊而,一直到這里……我們可以分辨出其中區別,上面枯萎的灌木和雜草分布集,但自這里往河邊,卻明顯稀疏。我們再看地質區別,以此為界,上面的土壤水分含量比下面明顯偏,故,小人以為這一條線,就是云溪漲水最高的地方。”

 傅小點了點頭,業有專攻此話是不假的。

 他抬頭向對面去,對面遠就是斷魂山峽谷,可那地方偏偏只有小的溪流。

 “如果將這云溪水引導一部分去斷魂山下呢?”

 傅小提出了看法,諸位師傅皺起了眉頭。

 此去二十余里開河渠可就更不簡單了!

 他們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因為無論是冶鐵還是打造鐵都離不開水,何況山谷中還有兩三萬要吃喝的人。

 原本的溪流本解決不了問題,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云溪水引導一部分過去,此刻爺居然提了出來,那麼……這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于是,一份更加宏大的規劃就這樣排上了日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