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穿成古文女主對照組 第140章 第140章

《穿成古文女主對照組》 第140章 第140章

 秦放見楊海燕問了自己,他如實道:“杜大人于我寫了一封信,杜大人說,我三月份剛升了職,就算硫磺礦和硝石礦的功勞再大,此時也不易升職。我琢磨著,是皇上不想我升職太快。”

 楊海燕就算沒有在職場待過,但是也知道這當中的一些況,而職場跟朝廷相比,本沒法比。老板尚且會職工,更何況皇上呢?“那這功勞?什麼獎勵都沒有?”

 秦放道:“倒也不是,皇上封了和阿母的誥命,兩人為正七品孺人的誥命。”

 楊海燕一聽:“按照我們啟國律法,男子當可為妻子或者母親請封誥命,一般來說是妻子。你升職為武德將軍的時候,我的誥命便跟著封賜了,故而阿母那邊也沒有誥命了,今次用硫磺礦和硝石礦的獎勵換來阿母和的誥命,倒也是一件喜事。”緣薄,從小被親生爸媽丟了,是太婆撿回了,并且把養大。只是太婆撿到的時候,年紀太大了,不然也不會當的太婆。所以在十五歲的時候,太婆去世了。

 也有因此,對親是有幾分向往的。現下秦母和秦對秦放很疼,對也是屋及烏,如果是,有這樣的母親和,也是愿意用自己的封賞去換得們的誥命的。所以,看得出秦放也很高興。不過,在楊海燕看來,還有一個好,“如此,母親和每個月有四兩銀子的月例了。”誥命的月例是員的一半,但是每個月四兩銀子的月例,對尋常的老百姓來說,那可是一筆大錢,畢竟他們是一年都花不到四兩銀子的。

 皇上便是給秦和秦母封了誥命,也不是大方的,兩個正七品的誥命,每年加起來一百兩左右的銀子,這筆銀子能供們拿到去世。但如果是正五品的誥命,一年就要一千多兩了,相差極大。

Advertisement

 秦放倒是沒有想到這個,他如今所有的補助加起來一百二十兩一個月,養父母、養爺爺,已經足夠了,所以沒有想到誥命俸祿。現在楊海燕一提,他覺得這事再好不過了。

 夫妻倆又聊了一會兒,楊海燕便去準備晚飯了,今日肯定是要宴請魏霆和池總管的。只是楊海燕不知道,軍營土地政策和硝石制冰雖然功勞大,但是還不至于讓皇上冊封為鄉君,并且賜下封號,今日的榮譽還有一半是秦放的功勞。真正功勞大的,是硫磺礦和硝石礦。

 只是,這樣的事,秦放也不準備告訴,在秦放心中,只要開開心心的就行了。他愿意為做任何犧牲,就像曾經沒有嫌棄他一樣。

 百里村

 百里村這會兒正在舉辦流水席,秦放雖然不在,但是如此宗耀祖的事,族老和村長都知道了,流水席自然要辦。而且,這流水席還辦的非常的盛,也虧的秦母有錢。去年老大夫妻倆回邊關的時候,留下的百兩造房子的銀子,還剩下三十兩呢,加上去年年底捎回來的十兩孝順銀子,秦母手中的荷包也是鼓鼓的。

 “秦放阿母,真是恭喜你們了,秦放這孩子小時候就機靈,一看就是個有出息的,沒有想到現在了大將軍了。”

 “可不是嘛,有道是三歲看老,我以前就看秦放是個能干的。”

 “秦家這是改換門庭了,以后就是家了。”

 “據說秦放這個大將軍比縣太爺還要大啊。”

 “那今天縣太爺會來嗎?”

 “秦家沒有請縣太爺吧?”

 秦家的確沒有請縣太爺,縣太爺原本也不知道這件事,畢竟秦放不是走武舉的路子,他這樣升的朝廷又不會公開,也不會把消息傳回老家,所以縣太爺怎麼會知道?

 而且,秦家也不是那等喜歡宣揚的人,這次的流水席除了村里人之外,就是秦家的親戚了。

 但縣太爺還是知道了,因為京城里宣圣旨的人來了。

 百里村的人這會兒正在吃飯,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天,還非常的熱鬧。正當這會兒,有一群人來了進來了,為首的是衙役。縣衙的衙役穿著衙役的服,所以很打眼。衙役一進來,把里面的人都嚇了一跳,有的人甚至里的菜都還沒咽下去,就這樣驚呆的看著。

 有人開始竊竊私語了:“衙役怎麼來了?”

 “秦家不會犯事了吧?”

 “秦放可是大將軍,比縣太爺還要大的?”

 “那肯定是秦放犯事了?”

 “誰知道啊?”

 秦家人也很不安,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秦爺爺上前,打算去詢問的時候,只見衙役站定,并沒有說話,院子門口倒是又有人進來了。來人穿著服,一看就是當的。

 “縣太爺……”村長大一聲。別人不認識縣太爺,但是村長認識啊。村長忙從人群中出來,走到縣太爺面前,“草民見過縣太爺。”

 大家一聽村長說這人是縣太爺,又見村長跪下了,也紛紛站起來,準備跪下了。

 縣太爺趕忙道:“大家不用多禮,先聽我說。”

 頓時,準備跪下的人打住了,縣太爺的話,村民們還是很會聽的。

 縣太爺看了一圈:“請問這里是秦放秦將軍家嗎?”

 眾人一聽,紛紛讓開,看向秦家人。不過從縣太爺的問話中,他們也聽明白了,秦放好像不是犯事,縣太爺好像是來慶祝的?

 秦爺爺走到人前,恭恭敬敬道:“草民是秦放的爺爺,見過縣太爺。”

 縣太爺上前一步,趕忙扶住他,沒讓他行禮。縣太爺跟著道:“老爺子不用多禮。秦將軍功在社稷,立了大功,皇上封了秦太太和秦老太太誥命,眼下宣傳圣旨的人正在外面候著,本去請人進來。”在齊國,人即者,就是太監,太監又稱宦,故而有人、者這一稱呼。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一些誥命是什麼意思,但是在百里村知道誥命意思的老百姓還是多的。因為百里村有生,有讀書人,所以大家閑談的時候也會談到秀才、舉人當的之類的。故而知道,家里兒子如果有出息了,當了,是可以為母親請封誥命的。

 不過,誥命極會請封給祖母的。

 秦爺爺對這方面也是有些了解的,去年孫子回軍營之后,知道孫子了七品千夫長之后,秦爺爺就經常向生了解一下場的事。雖然生知道的也極,但是好歹也比秦爺爺知道的多。

 “這……”秦爺爺都傻了,大孫子為他阿母和爭了誥命?還是兩個?這是多大的啊?秦爺爺有些反應不過來,他看向黃虎子。

 黃虎子上前,扶住了秦爺爺:“您別擔心,將軍這次的確是立了大功的,咱們先請人進來。”

 聽黃虎子說大孫子的確是立了大功的,秦爺爺就松了一口氣,他對縣太爺道:“多謝縣太爺告知,有請人。”

 縣太爺看了黃虎子一眼,對大家道:“人攜圣旨而來,大家退讓。”

 接著一名太監舉著圣旨進來了:“圣旨到,秦放之生母秦李氏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下來太監念了什麼,大家聽不懂,秦母也聽不懂。太監念完了給秦母的冊封圣旨,又念了給秦的冊封圣旨。念完之后,看著們道:“兩位孺人,請接旨。”

 秦母慌慌張張的道:“民婦接旨,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秦見狀,也跟著道:“民婦接旨,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監見狀,也沒有說們的禮儀不規矩,知道們是沒有見識的婦人,他也不會諸多挑剔。太監把圣旨給了們,說了幾句場面話:“秦將軍前程似景,兩位孺人日后的福氣也會越來越好,咱家在這里,就提前跟秦家說恭喜了。”

 秦忙道:“您真是客氣了。今日……今日咱們家在擺流水席,慶祝阿放了將軍,也激朝廷對阿放的看重,您遠來是客,還請上座。”

 太監道:“謝過孺人,皇上還等著咱家回復,咱家就不打擾了。”

 秦爺爺忙道:“人一路勞頓,咱們家連杯茶水都不請太不像話了,還請人進堂喝杯茶水再走。”

 太監笑了笑:“那就恭謹不如從命了。”

 秦爺爺帶著太監進了屋里,秦趕忙去倒了一杯糖水。太監端起糖水,象征的喝了一口:“茶水已喝,咱家真要告辭了,若是將來有緣,說不得咱們還能在京城相見。”

 秦爺爺趕忙送上一個荷包:“今日家里擺流水席,咱們這里的規矩,客人都要領喜錢,沾沾家里的喜氣,還請人不要拒絕。”秦爺爺這話說的高端,別說太監不會拒絕,就是拒絕也說不出一個好的理由。

 不過,這都是場面上的話,大家心知肚明。太監拿了荷包,塞進袖子里:“那咱家告辭了。”拿慣了賞錢的他一接到荷包,覺里面輕飄飄的,就知道里面肯定是銀票了。而會用銀票的,這金額肯定不會小,所以太監的心很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