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戰,當有閃轉騰挪的餘地,否則騎馬還不如步行。”看到麻麻的清兵往山腰上爬來,趙天霸對鄧名說道:“殿下在此安坐,看卑職破敵。”
說完趙天霸就帶著十名騎兵上馬,向著距離山頂最近的一敵軍發起衝擊,十名騎兵雖然不多,但人人勇。彎腰爬山的清軍已經是氣吁吁,靠著一子領賞的念頭在勉強撐著,看到十一名騎兵吶喊著從高衝下時,不人連舉槍迎戰的力氣都不多了。
趙天霸衝到敵軍陣中,刀砍馬踏,轉眼間就把最前邊的幾個清兵都擱倒在地,他旁的明軍騎兵也是揮刀砍殺。那些清兵本來以爲勝劵在握,準備輕鬆拿人,不料明軍這麼兇悍,心中的幻想登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清兵士氣一泄,就紛紛調頭退到後的同伴羣中去。趙天霸也不追趕,見已經把這邊的敵軍退足有十步,就馬上調轉馬頭返回山頂,揮手示意剛纔跟他衝陣的人稍稍休息,帶著另外十個人又向另外一邊的敵軍衝去。
如此反覆衝殺幾次,清軍的攻勢登時緩了下來。本來爲了搶功,大家都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現在見到明軍強悍,他們就互相湊在一起,齊聲吆喝著緩緩向山頂上來。趙天霸幾次衝陣,使得明軍與清軍之間始終隔著一段距離,能夠讓馬跑起來,氣勢上也倒敵人。當清軍不再像之前那樣疏散而是結隊形後,趙天霸就不再進敵陣,頂多是衝過去嚇唬一下,讓敵軍自行停步或是往後倒退,以此拖延時間。
又一次退回山頂後,趙天霸站在馬背上向岸邊遙。那裡譚詣的大旗已經不見了,岸邊沙塵滾滾,朦朧中似乎正有一些人在亡命奔逃,江面的船隻也在移,有幾艘已經起火。
“周千總應該是得手了,再等一會兒,就會來給殿下解圍了。”趙天霸大聲吩咐旗手和另外四個人:“你們保護好殿下,餘下的和我擋住敵兵。”
現在清軍的陣型很,衝陣已經沒有什麼效果,同時包圍圈也小了,明軍只剩下環繞山頂的一圈地盤,就是想衝陣馬匹也沒有足夠的距離加速,更不用提衆人的坐騎也開始疲憊了。
趙天霸改變了策略,讓其他人盡力維持著戰線,自己繞著包圍圈奔跑起來,看到哪裡力大就上前幫忙。趙天霸口中大聲呼喝著,把手中的一桿長槍舞得虎虎生風,不停地向眼前的敵兵羣中扎去,把清兵擋在外面不敢前進。
前排的清兵都是一路上跑得最快的,不人丟掉了盔甲,沒有防護,面對兇神般的趙天霸,不由自主地心裡膽怯,所以只是口中吆喝,但並不拼命進攻——韓世子已經窮途末路圍在圈子裡了,四面八方這麼多清兵,只要有幾個攻上山頂就贏了,省點力氣到時候搶上去抓住韓世子纔是明智之舉;要是自己玩命地往前衝,死在勝利前不用說是虧本,就算沒死,萬一把明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上,對面的同伴衝上山抓住韓世子又該哪裡說理去?
包圍圈最側的清兵沒有一擁而上,被他們擋在後的同伴,包括譚詣的親衛騎兵都急得破口大罵,催促前面的人趕快撲上去,要不然就後退把位置讓出來。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趙定 一朝穿越到的大乾,成為大乾戍邊的燕王。 胸無大誌的他並不想稱霸天下,也不想當皇帝,怕死的太快,隻想在封地裏麵當個逍遙自在的土皇帝。 沒事遛遛狗,養養花,調戲調戲侍女,順帶著弄點連珠弩,神機大炮護護身。 一邊上書朝廷和朝廷哭窮,一邊建設封地。 於是乎,八年之後。 大乾邊疆外,一座座塔樓平地而起,一架架神機大炮立在城頭。 三十米高的混凝土城牆,八架馬車並排的超長戰時要道。 底下無數密網橫行。 眼看著封地固若金湯了。 趙定終於心滿意足的收手了。 也就在此時,皇帝來了。 皇帝:好家夥,我讓你戍邊,你給我建成戰爭堡壘了?還有你給我哭窮,但倉庫裏那比國庫還多的銀子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