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電子帝國 第692章(二合一)

《重生電子帝國》 第692章(二合一)

1994年全球資本市場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墨西哥比索的崩盤,引發了一場席捲整個南洲的金融海嘯。實際上,同樣是在1994年,還有另一個金融事件,深刻的改變了未來二十年的世界格局。

就在1994年元旦,中國人-民銀行正式開始啓新一匯率改革,實行了十多年的雙軌制匯率——人民幣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從這一天開始正式並軌統一。

並軌後人民幣兌元的新方匯率,按照前一天的調劑匯率來執行。也就是說人民幣兌元一下子從5.7跳到了8.72,相當於剛貶值了33%。從此之後,中國這個擁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邁向了爲“世界工廠”的征程。

在後世許多經濟學家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分析研究中,人民幣在1991至1994年的迅速貶值,被當做是發亞洲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個擁有12億人口的國家,通過快速的貨幣貶值,來向出口導向型經濟進行轉型。其自龐大量所帶來的巨大競爭優勢,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這些東南亞小國本無法比擬的。

大量原本準備在東南亞建設新工廠的國際資本,紛紛被中國這個全新的、巨大的價值窪地所吸引而扭頭北上了。唯一留下的國際資本,只剩那些想短線炒作,卻因爲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而進無門的國際遊資。

地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同樣明顯到了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競爭力,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子企業開始考慮往生產本更低的地進行轉移。而這一趨勢在統於4月1號宣佈解散之後,更變得不可阻擋。

Advertisement

統的全稱做“黎統籌委員會”,是國爲了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技限制和貿易運,聯合諸多西方國家於1949年立的一個審查組織。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統的主要使命也宣告結束了。

統的解散雖然並不意味,歐國家對中國的限制完全消失,但至相比之前已經大大放寬了。比如東方研究院最新型號的ERM系列,原先在統的限制下無法進中國市場。

這導致了大量最新型號的個人電腦,無法在中國境的工廠進行組裝。負責爲艾康公司進行電腦組裝的代工廠,只能把這些訂單安排在香港本地的工廠。

要知道香港的工資水平要比地高許多,如果能把業務轉移到地的工廠,無疑可以大大降低這些代工企業的運營本。所以接下來的三到五年,香港的電子業也將和十年前的紡織、服裝、玩等產業一樣,開始逐步向生產本更低的地轉移。

好在新一的產業轉移纔剛剛開始,香港差不多還有五到八年左右的窗口期,來培育新的核心產業,進行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不過大部分普通香港人,顯然還關注不到產業格局這麼高層次的命題。

這一年,大家討論最熱烈的問題,是應該選擇去哪裡買房!

另一個時空中,香港樓市從1992年開始,就迎來了一長達六年的瘋漲浪。直到索羅斯九八年進攻港元,才一下子把香港的樓市泡沫破。

這個時空,因爲李軒的出現,香港各方面的經濟數據比原來更好,按理來說樓價應該漲得更厲害纔對。但實際況卻並非如此,另一個時空中香港樓價在九十年代瘋漲,一方面是因爲中英簽署的相關文件中,對過渡期每年的土地供給做出了限制,從而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供求關係的失衡。

另一方面,亞洲經濟在七十年代誕生了“亞洲四小龍”,八十年代又開始出現“亞洲四小虎”,其優異的表現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的進。香港作爲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整個九十年代都在不停涌大量的外來資本。

而這些國際資本進市和樓市後,迅速推高了香港整的資產價格水平。所以另一個時空中就算末代港督彭定康不斷搞風搞雨,迴歸前整個香港政治氣候烏雲佈,也沒能像八十年代那樣引發香港經濟的盪。

現在,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在李軒的積極干預下,從鷹派的彭定康換了鴿派的麥若彬。外的麥若彬可不像彭定康那樣野心,想通過香港這個平臺給自己積累重返倫敦的政治資本,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實現香港政權的平穩過渡。

而遠在倫敦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雖然他帶領保守黨艱難的贏得了92年英國大選,從而保住了執政地位。但包括他的好友、保守黨主席彭定康在,多位保守黨要員或者員,沒能在選舉中保住議員席位,從而自失去了閣資格,這對梅傑來說可謂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而保守黨部關於對歐事務、是否與爾蘭共-和軍進行談判等問題的巨大分歧,更是讓梅傑的黨魁地位搖搖墜,所以他本無暇顧及遙遠亞洲的香港事務。

當然,爲了讓倫敦默許總督麥若彬推行的有利於香港發展和平穩過渡的一系列主張,李軒也是付出不代價進行了利益換的。

比如東方控在對手中持有的艾康公司份進行了一系列轉讓之後,持份額已經下降到只剩17.5%,是東方集團旗下所有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持份額低於25%的企業。

雖然東方控依舊是艾康公司的第一大東,但隨著新董事的加,以及管理層的更換,李軒對艾康公司的影響力已經大大下降。當然,艾康想要完全離於東方集團系之外並不容易,畢竟它從一開始,包括研發、生產、營銷等全流程各個環節,都與東方集團的其他企業深度融合。

比如艾康的第一大業務——ABC系列個人電腦,無論是核心還是作系統,都需要靠東方集團的其他企業來提供。更何況艾康公司的全球營銷系,是依託東方商事公司的全球分銷網絡來實現的。

但自從艾康公司上市後,無論是外部東還是部管理層,一直都存在一種聲音,希獲得更大、更多的獨立自主發展權限。所以艾康公司近幾年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獨立的研發和銷售系,試圖減東方集團對其的控制力。

對於開始漸行漸遠的艾康公司,李軒雖有些惋惜,但如果能用它換來對香港的控制力,其實還是很值得的!畢竟東方系鏈的電腦品牌並不只有艾康一家,無論是國的連想、臺-灣的宏基、還是本港的陸氏,李軒如果下決心扶持,未必不能取代艾康。

艾康作爲東方集團最出名的企業之一,其與東方集團分道揚鑣,也會讓外界產生一種東方集團開始走下坡路的錯誤判斷,反倒有利於李軒接下來進行韜養晦。

說回香港的樓市,麥若彬在九二年七月出任香港總督之後不久,立刻就提出了新界大開發計劃,準備花十到十五年時間在新界西部和北部,新建一個能容納200萬人口的產業新城,使之爲全港僅次於港九核心區的經濟副中心,通過兩翼齊飛的格局來帶整個香港的發展。

因爲這是一份規模宏大的九七計劃,所以麥若彬還宣佈將從94年開始設立副總督,由香港迴歸後的行-政長人選來履任這一特職務。

香港有史以來第一任,同時也是最後一任香港副總督董先生,已經在1994年7月1號正式履職。在接下來的三年任期中,推新界大開發計劃正式展開,正是這位董副總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而自從麥若彬提出新界大開發計劃之後,整個新界地區的房價就開始大漲。爲了便於未來的新界新城前往位於離島的新機場,新界開發計劃中還包括建造一條連接屯門到大嶼山的海大橋。

此重大利好消息影響,屯門的房價在不到兩年時間就上漲了25%。而作爲新界西部的中心,元朗的房價也大漲了20%。要知道新界西區的開發程度遠落後於香港市中心,但在最近這幾年卻狂飆猛進,每年都有海量的新樓盤上市。

按照正常的供求關係理論,當供給大量增加時,通常會導致價格下跌。所以香港的地產開發商們多年來通常會有一定的默契,不會大家一擁而上進行砸盤,那樣價格暴跌所有人都沒得賺。

但在新界西部卻不一樣,李軒私下裡直接給香港幾大地產公司作出承諾,由他專門立一支地產投資基金,對各大地產商的新樓盤進行兜底,保證大家能以合理的利潤快速回籠資金。

所以面對這種包賺不賠的局面,各大地產商自然是快馬加鞭,不斷上市新樓盤!但就是在這種新房供應非常充足的況下,整個新界的房價依舊出現了不小的漲幅。

特別是新界北區的新市鎮嶺,之前這裡因爲離九龍太遠,各方面配套設施太差,從七十年代末逐步進行開發以來,人氣一直都不很高。但從去年開始,多個新樓盤放號時,都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景象。

而隨著大量投資者把目投向新界地區,原本通常領漲香港樓市港九中心城區,反倒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樓齡較長、面積較小的戶型,無人問津的局面。

畢竟短時間整個香港樓市的資金總量是有限的,但大部分資金都去追逐代表香港未來的新界樓市時,港九中心城區房價出現停滯甚至下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果說十年前大部分香港人對迴歸充滿恐懼的話,那麼現在十個香港人中至有七八個人對迴歸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現在的香港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自-由的香港是地有錢人最嚮往的天堂。

地有超過超過13億的人口,哪怕只是其中千分之一的富裕階層涌香港,就能把香港的房價託上天!所以不香港人抱著九七回歸後,就會有大量地有錢人來香港接盤的幻想,即使揹負鉅債也要搶先買房,等迴歸後一倒手就能大賺一筆!

正是本地瘋狂的投機氛圍,以及元加息週期結束後,越來越多國際遊資涌如香港,兩者疊加作用下讓另一個時空中的香港樓市,在迴歸前兩年先開始了瘋狂的暴漲,卻又因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而瞬間腰斬。而一**漲暴跌之後,無數本港普通投資者本無歸,極大地傷害了香港經濟的潛力!

打擊樓價過快上漲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增大土地供給。董副總督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界西和新界北瘋狂的賣地,然後用賣地回籠的海量資金,在新界快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基本的三通一平之外,公園、醫院、圖書館、學校、污水理廠,各種完善的配套設施也紛紛上馬。但政府的高效行,又進一步讓更多的人開始看漲新界板塊的樓市行

在洶涌的大勢面前,就連李軒也不敢螳臂當車。不過因爲與各大地產商有兜底協議,李軒之前這些年陸續在屯門、元朗、大埔、嶺等地掃了2.1萬多個單位,總面積超過1300萬呎的住宅。

而隨著新界房價不斷上漲,等到九五年年中的時候,李軒持有的這些住宅市場總價值已經浮漲了六,爲李軒帶來了超過220億港幣的浮盈。

而從九五年七月開始,隨著香港樓市進迴歸前的最瘋狂階段,劉軒以每個月1500套的速度,開始迅速拋售所有住宅!雖然李軒的拋售,一下子讓二手房市場的供給增加了近10%,但這也只是減緩了新界樓市上漲的勢頭而已。

等到李軒在九六年中徹底清空全部2.1萬套住宅時,香港房價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又已經上漲了30%,而他的地產基金最終盈利也定格在了驚人的250億港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