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6章 書院之行(上)

《大明官》 第56章 書院之行(上)

淳安縣人文很盛,不然也不會被方應時常哀嘆爲死亡之組,所以在全省鄉試、全國會試中考中功名的人很多。

反過來,這些人在淡出科舉或者場的江湖時,又喜歡發揮餘熱,在家鄉開辦書院教書育人(以族中子弟爲主),這是當時流行的風氣。

商閣老晚年娛的書院開張了,方應當然要捧場。不過商閣老所在仁壽鄉位於縣南,距離花溪很有一段距離,打聽過約二十多裡的路程,還要渡過青溪。

二月初七這天,天才矇矇亮,方應就出了家門,前往縣南。不過路上出了點小問題。在渡口渡河時,因爲春汛氾濫、江水湍急,渡河效率很慢,又險些在水中翻了船,耽誤不時間。

這淳安山多水多,但不是窮山惡水,稱得上山清水秀,景緻很不錯。古人稱讚浙東的“山路上行,如在鏡中游”這句,套用在浙西淳安也不差。

可是景緻再好,連續趕了兩個時辰路,也要疲憊了。方應微微著氣站在山坡上,終於見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一道蜿蜒小溪流過山間谷地,小溪沿岸零散分佈著幾個村落,其中最中間的那個應該就是商閣老所在。

沒錯了,村口還有一座高聳的三重式牌坊,正面四個大字——三元及第。類似的牌坊,方應在縣城正南門見到過,在嚴州府見到過,而且聽說在省城杭州也有。

Advertisement

省、府、縣、鄉每級一個牌坊,做人到此地步,可謂榮耀之極。但方應總是懷疑,出現四大牌坊齊豎的盛景,很可能也有此三元了當朝宰相的因素......

太祖高皇帝有過詔令,員敢上書褒宰輔大臣者,殺!不過豎牌坊應該不在此列。

午時,方應在三元坊下面遇到了一位砍柴歸來的老者,向他詢問商相公書院位置。

“並不在村中,而在那邊山腳下!”老者指著村子不遠一座山峰道。方應只得又轉了向,朝著那座山峰而去。

果然在山腳下看到一雅緻的木構屋舍,門額上掛著牌匾,上書“倦居書院”四個字。

大門外停著不轎子,也有驢車。院院外還有不人,但從服看都是家奴僕役之流,至於正主,自然已經登堂室了。

今天前來祝賀捧場的賓客,大概也只有方應是辛辛苦苦走過來的,幾經折騰,此時已經過了正午。方應著腳底板的痠疼,不由得暗歎一聲,自己的路還很長。

主人賓客都在正堂中,此時宴席已經開始。按照時人習俗,比較隆重的宴席要先上羊、鵝等大菜,然後是湯,所謂的五割三湯也。最後是小菜、瓜果。

方應進了堂中,正好是上完頭道大菜的時候,兩道大菜之間有湯水,所以衆人正等著上湯水。方應出現在門口,立刻引起了賓主十幾人的注意。

說實話,方應作爲最小的小字輩,遲到很不禮貌。不過這並非本心,實在是他這方面經驗不足。

前文也說過,對這種事商輅不會不在意,但有別人替他在意,對方應不滿的大有人在。

可在座的人裡,與方家有瓜葛的人還真沒有,能自居方應師長的更是沒有,去教訓方應的資格有點不夠。

不過汪知縣也在屋,他點過方應當案首,雖然在此時的科舉倫理上不算師生關係,但畢竟也是有了一層知遇關係。

所以也只有汪知縣最適合出面教訓方應的不是了,他便質問道:“方應你緣何姍姍而來遲也?”

方應略作思索,上前深深對著主座長長揖拜,答道:“小子早起讀聖賢書,讀得迷,不經意誤了出發時辰,以至無禮。打擾閣老興致,真是百罪莫贖了。”

用看聖賢書做藉口,應該能贏得諒解。汪知縣有心爲方應,引開話題道:“看得什麼書?”

“看的是孟子。正看到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這一句,突然心有所悟,所以耽誤了片刻。”

商相公聽到方應聲稱自己有所悟,便好奇的問道:“此句說的是仁義征伐之道也,賢王商湯征伐所到之,民衆無不盼期待,商湯不到之,民衆便抱怨他不肯來。可你又悟出了什麼?”

有下人端著湯水上前,在宴席之間佈置,方應目睹此狀,口中答道:“通過這兩句小子便所悟,人人都要等待湯時,才能看出其中的仁義。”

孟子說的是商湯,方應大概說的是湯水,此湯和彼湯......當即滿屋因爲方應的有趣辯解而捧腹大笑,連修養出衆的商相公也忍不住笑了笑,些微不滿悄然化解掉。

他指著偏角座位道:“你這小輩偏會歪解經書,休說老夫不仁義,坐罷!”

方應圓了場面,汗,趕奔赴座位上去,坐下後連喝幾口湯,很應景的表示自罰。

今天的主題是爲倦居書院的開張捧場,當然席間不了詩作詞爲賀,還有當場潑墨揮毫贈送書畫的。但方應安靜得很,沒有任何表現,反而一直心事重重神思不屬,這讓商閣老很奇怪。

方應的才和搶風頭的能力,商閣老在嚴州府時親眼見識過的,那一首爲他而作、假託他言的《臨江仙》水平之高,甚至高到了他幾乎承不住的地步。就憑藉這首詞,商輅心底也覺得自己欠了人,不過當然不會宣之於口。

見狀他便又開口對方應道:“方小友今日何其沉靜也,可有佳作供我等觀瞻?”

方應連忙遙遙拱手致歉道:“聽聞大宗師月底按臨淳安,小子我一功名全在道試,實在無心其它,辜負閣老提挈意了。”

方應有意挑起了話頭,在座衆人便就此話題議論起來,畢竟這是近期淳安縣讀書界的一件大事,何況衆人無不是詩書傳家,自然都有親屬生參加道試。

這個提學的行徑又是如此不同常態,尤其是糊名考試很讓習慣了被優待的大族們不滿意,不能不議論幾句。

有明眼人在席間總結道:“大宗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也!”

這句引用雖然沒有直接點明,但席間衆人誰聽不出來含義?便都拿眼去看商相公,不知道他對此如何表態。

————————

今天忙了一天,晚上出時間寫了一小章先發了。下半章明天早晨上午補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