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

四百四十四章 仕宦當做執金吾(求月票!)

聽見歸德長公主說起科道之事,李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過去了,這也是他上次沒來得及問明白的,也不知長公主是否有意含糊。眼下這位貴愉快,套出消息應該不難。

歸德千歲與李佑如此悉,對他的心思一清二楚,主告訴了他。“這個職,全因京師案頻發,有東便門劫掠客商者,有貴戚當街殺人縱火者,有上百人鬧市毆鬥者,不可勝數,還有個寺卿家公子在南城被強盜刺死。輦轂之側,朗朗乾坤下居然街市不平,朝廷極其震,所以要設一員專治此事。”

李佑微訝,天子腳下居然如此糟糟,不過細想也不難明白。

一者,京師人口過百萬,流極大,又來自天下各地,民十分複雜,在皇城以及皇城周邊之外的地區一些也是正常。

二者,京師公卿勳貴數不勝數,大多世襲勳戚都是世代居住京城,份貴重又了地頭蛇,屢屢違法犯並不稀奇。

不過他在京城時,獨客居往來單調,無非就是在寓所、宮廷、十王府、教坊司這幾點之間來回,大都是佈的地方,所以還真沒親眼見到過什麼案

說起國朝京城的管轄權,有個特點是,大興與宛平這兩個京縣與其它縣不同,職責上並不管治安,而只負責民政。

至於京城治安,由朝廷專設的東、南、西、北、中五個兵馬司負責,同時朝廷又派出五個巡城史分巡各區,爲各城區治安事實上的主要負責人。

雖然歷代時不時的有東廠、錦衛之類衙門直接參與京師治安,但總來說,五城兵馬司加五城巡城史的制仍然是基本架構。

Advertisement

用另一個時空的職比喻,五個兵馬司相當於五個區的警察分局,五個巡城史類似於五個區的政法委書記。

想至此,李佑問道:“殿下之意,朝廷在五城巡城史和兵馬司之上增設一個職?”

歸德長公主點頭道:“所言不錯,兵馬司和巡城位太卑,事權太散,所以要設員總領其事。巡城史是正七品,兵馬司是正六品,這個位在其上的新職將是正五品,相當於六部郎中。又因職責重大,需授予威權,故而要加都察院之風憲銜。”

李佑無語,果然是國朝制特…這等要害位置,偏偏放個五品,卻又給予很高的威譽,就像那些給事中似的。

他又問道:“這就是你前夜對我說過的,要在都察院四品僉都使之下新設五品銜?只是名稱未定?”

“是的,銜是都察院銜,差遣將是提督五城兵馬司,命掌管所有巡城史和兵馬司,以及京城捕盜治安之事。”

聽到差遣職務名稱,李佑腦子裡冒出個詞——九門提督。好罷,那是“我大清”特有的,若真新設立了類似職,那麼在我大明應該五城提督,雖然是個文

這個新職裡,雖然都察院銜是加銜,更像是督之類的外派套路,不同於史給事中這些最純粹的清流言。但差遣卻在京城,算是京加都察院銜也稱得上是清流科道之職了。

李大人一邊在心裡胡思想,一邊小心翼翼的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你真覺得本?”

“此職雖然只是五品,卻很貴重,又關係到京師安定大事,被朝野視爲仿古之執金吾也。爲此除了尋常的流轉升遷之法,朝廷又爲此職定出了約法三章,很是嚴格,唯有三條齊備者纔可候選。”

執金吾是什麼李大人不是很清楚,但在雜書上見過東漢武帝嘆道,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麗華…

而且在重要的位置上,朝廷設定門檻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種門檻介於紙面上的顯規則和不見的潛規則之間。雖不是明文法令,卻人人都認可,爲固定條例一般的存在。

像著名的非翰林不閣,非進士不六部,就是類似的況,國朝場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慣例。可以說,太平年代裡制特徵就是穩定有序,遵守慣例。

當然有慣例就有例外,但例外終歸是百中才有一的極數。一般人想到這種例外,那是奢,需要極大的運氣和機緣。

看來爲了這個新職設定的約法三章,也將爲後續者的慣例。李佑便豎起耳朵仔細聽,即使自己不合要求,但能多出幾分場見識也好。

歸德千歲繼續說道:“其一,必須要年富力強,雷厲風行,適合治,老邁遲緩者不用。”

李大人認真的自我鑑定了一下,全天下最眼瞎心瞎的人也不敢說他李佑老邁遲緩罷,絕對夠格,甚至嚴重超標,二十一虛歲豈止是年富力強?放到二十一世界,李大人只怕要被人搜索併爲走紅名詞。

李佑暗暗自得的想道,是不是找機會將年齡修改一下,增加到二十五歲算了,免得哪天被人大驚小怪、驚世駭俗了。

長公主又說出了第二條標準,“其二,要有治理雄都大邑之資歷,多多益善,不然不足以應付京師民。”

聽到這條,李佑眼中閃,亮的嚇人,脯不由自主的高了。

他在位居天下前三的大都會蘇州城裡擔任過府推,期間理過糧荒,調停過傭工歇,兼理過通判捕盜,主管過刑名律法。

如今他還正在天下前五的大都會揚州城裡署理府縣雙料正印,所有政績天子都親眼看到了,無須多言!

所以在治理大都會的經驗這方面,他資歷是邦邦的。雖然年限加起來不到兩年,但經歷之富可以說天下有。

兼兩大都會的富履歷,有幾個能與他比試?認爲他不夠格的,那真是昧著良心了!

眼見李佑越來越不安,像是發了的野,歸德長公主心裡到好笑,但在表面上無視了。一本正經的說出第三條標準,“公議秉剛正,不畏權貴,敢於執法。”

這條標準主觀彩很濃,估計也沒有能夠完全做得到的人,全看大佬們口中如何判定了。

李佑仔細的拿自己對照過,又想象了一下。至靠山們爲自己說話時,如果稱讚自己“秉剛正,不畏權貴,敢於執法”,起碼不會讓人覺得是笑話罷。

他李佑爲景和朝第一位廷杖就獲得者,豈是浪得虛名!不得不說,那兩下廷杖挨的太值了,只這一條拿出來就可以秒殺他人。

即使拋開廷杖不提,當初自己在朝時,與一干宰輔鬥得天昏地暗,這可算是不畏權貴罷?將彭閣老家公子舉報進了刑部,這能算是秉剛正罷?又在國子監案中親手將錢太后的外甥查辦獄,這絕對算是敢於執法罷?

那些輝事蹟似乎都可以爲加分,而且是很醒目的加分,不容別人否認。

聽完三條,李佑仰天長嘆,熱淚盈眶,這簡直就是爲自己量定做的約法三章啊!天下四、五品的中層員中,還能有幾個比他更合乎標準的?

李大人幾年來從中樞到地方,在邊邊角角地帶鑽著規則空子向上爬,如今一路資歷串聯起來,居然完全符合朝廷新設職的條件。這等好機緣都他遇到了,連他自己都開始迷信自己的天命了。

不過李大人並非場小白,激之餘又自腦補了一項潛規則,那就是必須朝中有人。這個朝中有人,包括兩種意思。若朝中無人,就得不到這個現出幾分貴重的職。更重要的是,若朝中無人,即使給了這個職,那也做不下去。

都知道京師中高多如狗,貴戚滿地走,沒有足夠強大的靠山勢力,誰能坐的穩管轄九門之的五城提督執金吾?別的職,朝中無人的後果無非就是被忽視,但這個職,朝中無人的後果就是被別人修理下臺。

他李佑雖然基短淺,關係網單薄,但也能算朝中有人罷。

歸德長公主緩了緩說:“吏部據天下員名籍,參照那約法三章,選出二十六個人爲備選,其中就有你的名字。去掉條件太差的,以及那些自願放棄的,經過廷議後優中選優只剩五人,還是有你的名字。不過爲誰,至今拖延未定,母后將此事暫且擱置了,說等到天子南巡後親政時再說。”

李佑咬牙切齒道:“無論如何,也要爭上一爭!”

歸德千歲到李佑似乎鬼迷心竅了,又重重警示道:“這個職很難做,一個不好就將滿朝人都得罪了。而且我約約覺得,做了這個職,會被重重捲朝爭。當前司禮監重立,勳貴廷議,正是張時候,你怎可不三思而行。”

李佑已經被那職位晃花了眼,他覺得一輩子可能也就這一次機會躋清流了,所以就是刀山火海也得上!

Wшw★тt kдn★c ○ 風險總是避免不了的,越向上走,風險也越大。又想著自家金書鐵券的效力,不口而出道:“古人云,仕宦當做執金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