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擊案既已了結,皇太子朱常出閣講學之事就要鑼鼓進行了,六月二十六日,閣首輔方從哲、次輔吳道南,會同掌禮部事的禮部右侍郎何宗彥、詹士府詹事錢龍錫、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淐,以及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恩、東宮太監王安、鍾本華一共八人在閣直房商議太子出閣講學的日期和講人選——
王安道:“皇長孫今年十二歲,也應出閣讀書,前次太子已向皇上啟稟過,皇上恩準皇長孫與太子一並出閣,兩位閣老和諸位大人為太子議選講時也為皇長孫選定幾位老師。”
方從哲點頭道:“甚好,皇長孫此時啟蒙還不算晚,當年東宮第一次出閣講學年已十三。”又道:“講歷來由詹事府和翰林院中挑選學問淵博、品行高尚者擔任,這次當然也不例外,皇太子講四人、皇長孫講三人,錢詹事、郭學士,你們二人是要充任講的,還要再舉薦五人上來。”
錢龍錫舉薦了左春坊左庶子孫承宗、右春坊右庶子基命、左春坊左讚善徐啟三人,郭淐則舉薦翰林院侍講周延儒、修撰張原二人——
方從哲一聽“張原”二字,劍眉微皺,說道:“張原今年才十九歲,在翰林院未滿三個月,等於是觀政進士,如何好充講。”
此前王安與鍾本華曾拜訪掌翰林院事的郭淐,請求郭淐在推選皇長孫講時把張原舉薦上來,並說這是太子的意思,郭淐是老好人,自然答應,而且郭淐也的確覺得張原人品、學問俱佳,所以就把張原和周延儒一並舉薦上來,這時聽方閣老反對,不漲紅了老臉,神有些尷尬——
王安道:“太子春秋三十有五,而周侍講、張修撰這兩位翰林都未過二十五歲,做太子的講當然不妥,資歷也不夠,但給皇長孫做講卻是合適的,皇長孫生活潑好,而且好發問,必得力充沛、心智敏捷的詞林才好擔任皇長孫的講,周、張兩位翰林都是一甲第一名出,兩位狀元給皇長孫當講,正是佳話,這對皇長孫早日冊封為皇太孫很有益。”
這幾年外廷大臣也曾數度上疏要求冊立朱由校為皇太孫,但萬歷皇帝不應,皇太孫一立,太子的基就徹底穩固了——
吳道南道:“周侍講長於《尚書》、張原長於《春秋》,這都皇長孫所必須學習的,我以為皇長孫三名講除周、張二人外,再選一名老者即可,方閣老以為如何?”
方從哲心想:“張原做皇長孫的講,是為日後皇長孫即位他能順利閣做準備了,皇太子今年才三十五歲,萬歷皇帝力尚可,要到皇長孫即位恐怕是二十年後的事了,更何況就是做了東宮講又如何,當年太子的四位講如今沒有一個在朝的,焦竑在南京講學、劉曰寧已病故、郭正域因妖書一案獄,後雖放出,但被免,抑鬱而終,董其昌就更淒慘,至今還在刑部監獄養病,半死不活。”既然吳道南和東宮太監堅持,他方從哲也不做這惡人,不再當面反對張原任皇長孫講。
於是議定皇太子講四人,分別是錢龍錫、郭淐、基命和徐啟——
皇長孫講三人,分別是孫承宗、周延儒和張原——
皇太子和皇長孫出閣講學定於七月初一開始,以後講讀兩日休息一日,禮部、司禮監、鴻臚寺、祿寺籌備東宮講學的相關禮儀和一應。
司禮監將七名東宮講名單呈報上去,萬歷皇帝很快批準了,張原了大明朝最年的東宮講。
……
六月二十九日午前,張原、文震孟、張岱、倪元璐、洪承疇、阮大鋮,還有商周祚和祁承爜、祁彪佳父子,以及張聯芳在京中的一班友人都到崇文門外大通橋碼頭為張聯芳、黃尊素、許觀吉、夏啟昌、孫際可五人送行,觀政三個月之後,張聯芳除授揚州府泰州如皋縣知縣、黃尊素除授南直隸寧國府推、許觀吉除授西安府商州山縣知縣、夏啟昌除授吉安府廬陵縣知縣、孫際可除授西安府商州鎮安縣知縣,這五人同日離京赴任,而洪承疇則被留在刑部繼續觀政,這就很有可能在刑部任職了,阮大鋮除授行人司行人,雖是八品,但比黃尊素、張聯芳這些六、七品的地方要更有前途,這樣,釋褐的十位翰社社員有六人留在京中,四人放外任,黃尊素、夏啟昌任職之地一個在揚州、一個在江西,都算是不錯的地方,許觀吉和孫際可則有點沮喪,陝西邊窮之地讓他們選上了,張原安道:“許兄和孫兄終於能把生平所學力行了,邊窮苦寒之地正可行惠政利百姓——”
張岱在邊上道:“兩位賢兄千萬別忘了種甘薯、玉米和土豆啊。”
眾人都笑了起來,這些天他們也常聚會講學,張原講的最多的是冰河說,抗旱救災、興修水利和種甘薯、玉米、土豆簡直了張原的口頭禪。
許觀吉、孫際可都笑道:“不敢忘,不敢忘。”
張原微笑道:“甘薯、土豆和玉米是災荒之年的救命口糧,平常年份百姓不種,因為無利可圖,兩位賢兄到任後也莫急著推廣,可先在山地荒田試種,然後鼓勵民眾在貧瘠土地上種植,循序漸進,逐步擴大種植,還有,我聞陝西那邊種煙草的極多,煙草無甚益,雖不能絕,但一定要加以限制。”
張原如今在翰社的威無人能質疑,許觀吉、孫際可並不覺得張原說這些是越俎代庖,點頭道:“介子賢弟說得是,我二人既到了那地方,好歹也要做出一點實績來,備荒救災第一。”
張原道:“我輩翰社同仁,此後雖天各一方,但莫要斷了音訊,常有書信往來才好。”
大通橋畔柳蔭下,張聯芳自與他的一班噱社朋友為了遠別而縱談笑。
……
七月初一,張原一早沐浴更,於辰時初刻趕到翰林院,會同侍讀學士郭淐、侍講周延儒一道午門,在會極門見到了詹士府的四位講:詹事錢龍錫、左庶子孫承宗、右庶子基命、左讚善徐啟,徐啟向張原微笑,以目示意,並未談,七位講跟隨方從哲、吳道南兩位閣臣往文華殿行去,東宮講學之所就設在文華殿。
張原走在孫承宗後,看著這位五十多歲老者的矯健背影,心裡充滿了敬意,他此前見過孫承宗幾次,但並未談過,前幾日得知孫承宗與他和周延儒一起作為皇長孫的講,張原很是欣喜,能與孫承宗多相、請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孫承宗雖是書生,但早年作為大同巡房守士幕僚,仗劍遊塞下,訪邊城孤堡,結納豪傑,與戌將老卒為友,所以知虜、通曉邊事,這是張原所沒有的經驗和經歷,必須要虛心學習的——
從文華門進,走過一條甬道,來到一座黃琉璃瓦歇山頂的大殿前,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開著十二扇菱花槅扇門,東西配殿是本仁殿和集義殿,後殿是主敬殿,殿宇之間以穿廊相連,出文華殿後門,離慈慶宮大門就只有百余步。
這並非皇太子第一次出閣講學,所以規格不甚隆重,但因為是皇長孫第一次讀書,故而禮部和鴻臚寺也準備了相應禮儀鳴讚,七位講在偏殿換上大紅袍,講無論品級高低,一律穿大紅袍, 當然,這大紅袍只在進講之時穿——
鴻臚寺卿主持儀式,唱讚之後,由東宮太監鍾本華引著孫承宗、周延儒、張原三人到後殿主敬殿,皇太子講學在文華殿,皇長孫講學在主敬殿。
司禮監準備了四書經史各兩套,皇長孫那邊一套,另一套置於講案前,皇長孫朱由校戴圓帽、穿青,有一個年侍陪著伴讀,張原認得這個年侍,正是鍾太監今年十六歲的乾兒子高起潛,張原暗暗點頭,心道:“不錯,讓小高做皇長孫的伴讀最好,鍾公公開始上道了。”
因為皇長孫沒有冊封,所以講們也不必行大禮,隻鞠躬便可,反而是皇長孫要向三位講行大禮,孫承宗趕讓鍾太監將皇長孫攙扶起來,進講的和聽講的都坐著,面前放一張講案——
孫承宗問朱由校:“殿下此前讀了何書?”
朱由校了,回答不出來,轉頭看著鍾本華,鍾本華正要代朱由校回答,孫承宗擺手道:“讓皇長孫殿下自己回答。”
朱由校端端正正坐在那裡,張得不停地咽口水,臉漲得通紅,半晌憋出一句話:“千字文念到了‘景行維賢’。”
一般孩啟蒙,先念《三字經》、再是《百家姓》,然後就是《千字文》,再然後才學四書,即便是資質平平的仕宦子弟十歲之前就該把《千字文》念完了,而象祁彪佳、張岱這些神,十歲時都已四書五經讀遍,朱由校今年都已十二歲,《千字文》還沒念完,這讓侍立一邊的鍾太監甚面無。
聲名赫赫的楚神醫穿越成了被渣男舍棄還揣著崽的絕世小可憐,她小白眼兒一翻只能認命。從此“小可憐”搖身一變,過起了帶娃虐渣、賺錢撩美人的生活,天天美滋滋,日日換新歡,豈料小崽崽的渣王爺爹竟然想吃回頭草?!楚神醫︰“崽!呸他!”小崽崽︰“我tui!!!”某王爺︰“我不是!我沒有!聽我說!”
“唐蓮是魔鬼!”北國之內,提起唐家三小姐人人皆是一臉懼色,嘴角抽搐,男人聞之不舉,女人聞之變色,北國皇帝更是懸賞萬金全國通緝,而在一月之前…… 世人皆知唐家的廢柴三小姐無才無德無貌,典型的三無人員,一副白癡樣,爹不疼娘不愛,受盡世人白眼。 再次睜眼,廢柴的身軀里入駐了二十一世紀特工之魂,殺伐狠絕,傲世狂歌,一身血腥,震懾天下。 “欺我者,我必還之;辱我者,我必殺之。天阻我滅天,地擋我毀地,誰要敢不知好歹,滅了你全家!想要做我的男人,就要拿出本領來征服我。你們這些蠢貨,信不信老娘一巴掌把你們拍到牆上,想摳都摳不下來!” 一朝塵變風雲起,鴻鵠高歌獨此間。驚世凰穹蒼生亂,逐鹿天下奪至尊! 一襲紅衣,風華絕代,風起雲涌,群雄逐鹿,一展雄風,世間唯她獨尊! 女強VS男強!強強聯合! 更有無敵可愛天才寶寶!
現代青年王冰穿越回明朝,竟把自己坑成了萬曆的小舅子! 可外戚也照樣能夠執掌羽林,管軍治民! 西平寧夏,北收河套; 東逐倭奴,南消土司...... 在王冰這個大明冠軍侯的征伐之下,漢家榮光再耀寰宇!
【重生+青梅校花+戀愛日常+狗糧+單女主】身患絕癥的易楓重生2000年,這一年,青梅校花顧沐希18歲。“易楓借我筆用一下!”“……你昨天不才借了嗎?”“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今非昔比懂不懂?”“……服了你了,好吧,給你。”“易楓撕一張紙借我用一下!”“……干啥撕我的?你沒有?”“我有啊,但撕你的,我不心疼。”“……你好有邏輯啊!算了,給你給你。”“易楓……”“……你又想借什麼?我啥都沒了啊!”“哼,借你的手過來一下!”“……干嘛?!”“沒什麼,我就想牽一下男朋友的手。”“嗯???”這是一對青梅竹馬雙向...
老朱要立朱允炆?復活奶奶馬皇后,怒罵朱重八!呂氏以側妃上位?復活母親太子妃常氏,正位東宮! 朱元璋倚老賣老?復活朱五四,嚇得朱重八直呼親爹! 淮西勛貴不團結?復活外公開平王常遇春,整頓武勛! 朱允炆自稱嫡系?復活大哥朱雄英,我倆面前你老幾! 皇子們各有心思?復活太子朱標,都他麼是一群弟弟! 常氏:“我兒,有娘在,沒人可以欺負你!” 朱標:“允熥,給爹一個機會彌補虧欠吧?” 馬皇后:“天冷了,好孫兒,把這身龍袍穿上吧!” 朱五四:“允熥,我以太上皇的名義,求你當太孫吧!” 朱重八:“你跪下,爺爺求你件事,咱以后死了,你能把咱復活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