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夫夫孩子熱炕頭 246

《夫夫孩子熱炕頭》 246

石宏大將事給他去辦了。

不過,侯府的土豆是大收!

于良吉培育了四年的土豆種子,終于大放異彩,以前每一畝地才六百到八百斤,可是這次,畝產土豆是一千二百多斤到一千五百斤!

翻了一倍!

“于侯爺,你家是咋種的咧?”十八里鋪的人又來了,大家伙兒進出是不限的,于良吉的原話。

他可不想當了侯爺,就跟大家拉開了距離,自家大門永遠都開著,甚至為此還擴建了一圈圍墻,而原來侯府與十八里鋪的圍墻,被拆了個口子,改了側門,基本上,侯府的正門都是閉的,一條大路直接從門口修到了河上的石橋那邊,側門卻是常年都打開的,來往都是十八里鋪的人。

還有小娃娃因數侯府地方大,經常跑來捉迷藏。

這回侯府的土豆大收,翻了一倍的產量,讓大家看紅了眼睛!

“這可是我改良過的土豆種,都弄了三四年了,可是有了效,這次留種留得多一些,明年誰家要種植,記得拿自己家土豆過來跟我換啊!”于良吉笑瞇瞇呀笑瞇瞇。

這三四年一直在育種,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準備的活兒,這個雖然長勢不錯的,但是跟后世畝產兩三千斤比起來,差遠了。

還有待改進啊!

“能換多土豆種啊?”有人開始拉小算盤了。

土豆這東西,不能連作,最好的是隔個三五年的再種,所以大家都算計一下自家的土地面積和需要的種子量。

“今年我再挑一挑,起碼全種上都夠,等明年了,大家就自己留種吧,我也換一塊地種土豆。”于良吉很有野心的宣布:“等以后,全天下的優質土豆種,都出自咱們十八里鋪!”

Advertisement

“好!”老村長激得就差鼓掌了。

“不過,這土豆種得有個名字,總不能一直土豆種吧?”楊達看了看大家,覺得應該有個備十八里鋪風格的名字。

旁邊站著的何德森很是著急,這麼高產的土豆種子,不應該獻給朝廷,請陛下來命名嗎?

多好的機會啊!

你們這群什麼都不懂的老百姓,不要隨便勾引侯爺啊!

“要不,就十八一號?”于良吉提議:“因為是咱們十八里鋪第一代改良土豆種,怎麼樣?”

“十八一號?”老村長吧嗒吧嗒:“名字有點怪啊!”

“怪才好,讓人一聽就忘不了!”年輕一輩里的楊達卻是很喜歡,這名字不錯,不愧是侯爺,起名字就是比自己強多了!

哪兒強了?

何德森差點沒急哭嘍!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不過今年就這樣了吧,明年,明年咱們都種十八一號,后年或許東北府都種咱們的十八一號呢!”于良吉暢想未來。

一伙人跟他一起唧唧歪歪,反正都天黑了,大家也都吃完了飯,權當飯后消遣了。

石宏大就在一邊看著于良吉跟大家聊得熱火朝天,順便還讓人給上熱茶,上點心,外頭一群小娃娃跑來跑去:侯府就是好啊,隔壁的院子很好玩,能藏人的地方好多!

他們都特別喜歡!

秋雨時節,從早上就開始天,吃了早飯之后,便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下過了秋雨,天氣便會更加寒冷了。

“幸好提前收拾了糧食,不然可就慘了!”這個時候下雨,地里沒有收回來的糧食,被雨一澆,可就要發芽了!

“是啊,土豆都了窖,府里的糧食基本上都夠吃了,不夠的話,找村里人收一點。”石宏大拿了個披風裹上于侯爺:“別站在窗口,有風,當心著涼。”

“嗯。”于良吉答應了,但是不彈。

“嗯?”石宏大靠近了一點。

于良吉干脆轉,趴在了石宏大的上,好像鼻涕蟲一樣粘著他:“不想彈。”

很想懶一懶,過一把懶蟲的癮。

石宏大失笑,這是懶筋犯了?真難得!

將人拖回了屋里,放到熱乎乎的炕上,南炕,炕里頭就是窗戶,比起于家的簡單整潔,侯府的窗戶當然是雕花鏤空了,不過依然是玻璃的,雙層玻璃的那種。

因為這樣的不風,保暖,冬天的時候不至于太冷。

“那天我看何管家有話要說的樣子,他找你了嗎?”于良吉趴在炕上看外頭的秋雨。

“沒有,他是個聰明人,什麼該說什麼該做,他自己有把握。”石宏大給于良吉了鞋子,將一雙腳 丫子塞進了被窩里,火炕是早就燒熱乎了的,炕上鋪著炕褥,還有一床薄被,白日里若是冷了就蓋上,因為于良吉冬天冷,夏天一冷。

石宏大連他吃西瓜都控制著來。

“那就好,不然有這麼個人指手畫腳,我也煩。”于良吉打了個哈欠,睡眼迷蒙。

“睡一覺吧,晚點咱倆一起去接寶寶回來。”石宏大給他拿了個枕頭過來,現在天氣冷了,天也短了,這幾日正好趕上歇息,沒可勁兒的鉆實驗室和大棚,他就夠高興了。

而且昨晚有點折騰的太晚了,本來就沒怎麼睡夠覺。

“嗯,中午吃飯前去接……明年春天就讓下一批孩子考秀才……秋天讓那八個秀才去考舉人……呼……呼……。”于良吉閉上眼睛,還在嘟囔著學堂的事

石宏大就聽著他說,守著他睡。

自從當了侯爺,這人就不怎麼自在,過了這麼久,秋收的時候都忙的腳 不沾地了,他還是天天跟村里人東跑西顛,從來不自己在家待著,別扭勁兒還沒過呢!

不然,誰家侯府讓小娃娃們鉆來鉆去當藏貓貓的游樂場?

生怕自己了孤家寡人一般,這段日子對著自己都有點小心翼翼了,這個心怕孤單的家伙。

侯爺的臉蛋兒,嗯,這陣子燕窩之類的粥,沒讓他跟寶寶喝,還真養回來不,比去年更好了些,皮更沒了啊!

于侯爺睡了個回籠覺,起來之后穿戴整齊,跟石宏大一起去了學堂接于寶寶回來吃午飯。

幸好侯府離學堂也不遠,不過沒有以前近了,以前就是前后院,現在得橫穿整個十八里鋪。

中午吃的是去年于良吉喜歡吃的干菜燉,雖然油水一些,但是不膩味,配上新打下來的玉米磨,摻了高粱米一起蒸的干糧,味道簡直是一絕!

何管家又在犯愁,別人府邸,不說一頓飯十只八只鴨子的,起碼這一頓飯有一只,或者兩只鵝,這都不過分,吃不了可以賞下去。

可自從他們到了侯府之后,侯爺從來沒賞過菜給他們!

倒不是說他們吃的不好,而是侯爺吃什麼,基本上他們就吃什麼,絕對同甘共苦!

馬夫都跟他這個總管吃一樣的飯菜!

也就燕窩粥那樣的東西,是侯爺跟小爺單獨吃,偶爾侯爺還要讓人燉個羊湯之類的,給大家伙兒吃,還不是單獨給大人吃。

讓人看不出,他到底看中的是誰,倚重的又是誰誰。

總之,很是讓人費解和氣人。

何管家最后沒辦法,給務府上了一道折,就是說的十八一號的事兒,這麼高產的土豆種,難道不應該拿出來與天下共嗎?

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就在想這件事了……。

午飯吃飯的時候,他就在想這件事了……。

午飯吃完,沒有睡午覺,于寶寶歇了一會兒,下午于良吉就跟石宏大送了他去學堂。

權當遛彎兒消食了。

送完孩子上學,于良吉就去了他的實驗大棚,最近天氣冷了很多,于良吉的大棚已經開墾完,且扣上了玻璃罩,就剩下燒火加熱過后,下籽兒了。

不過他正在據各家的況,分配小番茄籽兒。

這可是關乎他們今年冬天,能不能在十里八村都扣了菜棚子的況下,殺出一條致富的路!

,一定要有特

于良吉認真的分著小番茄種子,一邊暗暗思討著……。

石宏大在烈風院里寫東西,他也一樣是上奏關于十八一號的事,這件事一直是于良吉指揮他實踐的,比起別人他更有發言權。

十八一號不是土豆種,按照于良吉描述的前景,最高產量應該是兩千五到三千斤。

古代的畝比現代的大很多,于良吉完全有信心,達到三千斤的目標,只要繼續改良下去。

石宏大已經跟于良吉聊過十八一號的前景,于良吉的意思,是不以此邀功請賞,此事需要的時間很長,有了十八一號,就要十八二號,十八三號,總不能每次培育功都請賞吧?

這是一個需要好多年的浩大工程,也不想麻煩朝廷費力推廣,其實,只要大家知道這種土豆高產,自然會種植,他想要的是自然推廣。

自然推廣雖然慢了些,卻有最大程度的活空間,且土豆雖然是大家都吃的東西,但是不是糧食,是菜啊!

石宏大也建議朝廷聽于良吉的,畢竟他才是研發人。

這才是一號,就給封賞了,以后二號三號以至于很多號之后,可怎麼辦?

寫完之后,石宏大就封了折子,第二天去縣城,跟老村長他們去問問稅糧的事,就順道將三道折子遞了上去。

而何德淼的折子,也隨后遞了出去。

但是他的折子要經過務府,石宏大的卻直接上達天聽。

石宏大遞出去的三道折子,一道是于良吉的謝恩折子,畢竟封侯爺,要謝恩的,不能親自前去,折子還是要上的;第二道是請封世子折,請封的人就是于寶寶,于興懷。于良吉的意思,趁早定下名分,省得有些人作怪,他是嫌煩了;第三道,才是石宏大的折。

上頭給的回復很快,已經準了石宏大所奏,允許于良吉自己研發推廣,朝廷不參與。

但是進度要告知朝廷,畢竟這土豆種如此高產,若是真的能畝產二三千斤,還不得把人樂瘋了啊?

可是何德淼的折子,經過務府,遞到了前,卻也驚了一些人,畝產如此之高的土豆種,當然要獻給朝廷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