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夫夫孩子熱炕頭 44

《夫夫孩子熱炕頭》 44

“算了,想留就留著吧,實在不行,那些舊服還能給們打個薄,納個鞋底子呢!”于良吉嘆了口氣,還是有代,型號他也沒打算娶這里的孩子當老婆,不然日子可怎麼過?

忙活了三天之后,一切準備就緒了。

天才剛剛放亮,空氣尚還帶些微涼,昨夜的一場小雨,水滴沾著樹葉更顯綠意,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清脆的聲婉轉悅耳,大公飛上墻頭,喔喔喔的也喊了起來,這是大自然的鬧鐘,在提醒人們,該起來了。

今天村里的人都早早的起來吃了早飯,就去了于家幫忙,而于家在吃完早飯之后,迎來了張家的人,這回搬家依然是三兄弟送了老兩口過來,他們到的時候,于家正開始搬包袱,也算是趕上了。

房子蓋的是三進的四合院,宅門邊上便是一排倒座房,里頭是垂花門,垂花門邊上便是游廊,院分了東廂房和西廂房,以及他們倆住的五間大正房,正房兩邊是東耳房和西耳房,后頭最后一進是一排后罩房。

門口有一影壁浮雕,一個大大的“福”字,兩邊小小的游廊蜿蜒而婉約,頂梁有彩繪,花鳥魚蟲,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這也是如今以于良吉的份最匹配的裝飾。

倒座房一角栽了一顆白楊樹,意味“”的意思,因為倒座房是門朝北開,又沒有開窗戶,見不到,怕有不好的東西存著。

倒座房一共有七間,在宅門東邊單獨的兩間用來當了車馬房,一間里頭放著板車,另一間還停著一輛專門給小于舉人出行打造的帶著車廂的小馬車,正好那一間前面有塊空地,套馬車什麼的也方便。

除了用來當車馬房,大門另一邊的三間都放置了各,還有兩間空著,于良吉就打算用來放雜了。

Advertisement

過了垂花門,就是正式的居住地了。

東西廂房靠近正房的地方,栽了兩顆杏樹,取“杏榜高掛”之意,從這里就能看出,于良吉對于興懷科舉的重視之意了,在于寶寶還這麼小的時候,就開始打算了。

最后的后罩房那里,一般人家是給兒住的,但是他們家一窩子都是雄,所以用來存放糧食,也就是倉房。

東耳房了廚房,西耳房了鍋爐房。

農家人,糧食就是他們的命,所以后罩房兩邊種著兩顆柳樹,取“留”的意思。

于良吉設計的圖紙,連窗戶都是雙層的,實在是冬天太冷,他有點凍怕了,但是現在有一層窗戶是糊的窗紗,很明的那種,能擋住蚊蟲但是不耽誤小風大風吹,繃得很直,于良吉覺得夏天有過堂風的時候,肯定會涼快。

等打掃完畢,上好了玻璃之后,乍一看,跟現代的那些復古建筑,高級別墅什麼的,沒啥兩樣了。

里包括水馬桶都有,這個年代已經有了地暖,就是一般人家不會蓋,因為那要多花一筆錢。

別人舍不得,于良吉可舍得了,他們家花了五百兩銀子,鋪的地暖,就是到時候得自己燒。

外頭圍著圍墻,兩米高,這不是為了防人,而是為了防野,盡管村子里有了圍墻,可于良吉還不放心。

多一層圍墻,他就多踏實一份,實在是冬天的那場狼群襲擊村落,然他記憶深刻!

他們家的大門都差點被撓出窟窿來!

要不是有石宏大在,指不定誰家啥東西就被狼群叼走了呢!

據說真的有人家的孩子被狼給叼走的,當然,那種事,但是不代表沒有!

圍墻圍住的不僅是四合院,還有他們家的菜園子在,可以說,是把整個家都圍住了,按理來說,四合院是不需要圍墻的。

Advertisement

“圍墻高點也好,咱們這里靠山,野多!”老村長也贊于良吉把圍墻搞這個樣子。

多一層圍墻,就多一層保證,盡管村子里同樣有了圍墻。

“前頭,我打算再蓋個房子,教孩子們讀書用,以后就是咱們十八里鋪的小學堂了。”于良吉指著前面早就買下來打地基的空地。

“不是給于寶的?”老村長還真沒多想。

他以為這個房子是于良吉的,前頭蓋的那個應該是給于寶寶長大了住的,現在蓋上只不過是占塊好地方,離于良吉近一些。

“孩子的地方當然在我邊,你妹發現,我這兩邊的空地大了很多麼?”于良吉指了指房子兩邊。

這是他買下來的土地,沒蓋房子,但是也不適合種菜,都是鹽堿地,只能用來蓋房子。

“嗯?”老村長瞇起眼睛掃了一掃。

“等將來孩子大了,就在原來老房子那地方,搭個兩進的宅子,將來生了孩子,也不怕,西邊我打算等他生了閨之后,就蓋個花園子,養活小孫兒。”于良吉計劃的特別長遠。

“有道理,有眼!”說的老村長都不得不佩服于良吉了,這是把下一代都算進去了。

院子大了很多,靠西北邊的地方,是一個化糞池,種了一圈的丁香樹,這種樹開花味道濃郁,足夠蓋住惡臭,而且這個化糞池挨著他們家的糞堆,熬糞也方便。

最主要的是,離四合院最遠!

正北邊靠墻的也是一塊鹽堿地,菜園子沒擴到這邊來,起了一圈的架和鴨棚鵝圈,以及豬圈和牲口棚子。

到時候清理出來的糞便都能直接送到旁邊的糞堆上,一點不用走冤枉道。

正東邊也有一塊地空著,于良吉讓人起了一面厚實的土墻!

他打算到了秋天蓋個大棚,冬天就能吃點青菜什麼的了,去年冬天各種不方便,他用室培育出來的青菜太了,不夠吃。

西邊有一個空曠的地方,的地面鋪著青磚,是給石宏大準備的小型練武場,旁邊有好幾個木頭架子,別人問的時候,于良吉張就來:“曬服的地方!”

石宏大:“……!”

好吧,在這個小鄉村里,好像有個練武場是有點奇怪的事,曬服就曬服吧!

只要有個地方就行,石宏大不挑剔。

因為人多,包袱什麼的都是打好了的,人們一人兩個,直接從老房子給拎到新房子里,往柜子里一放就行。

什麼的都不用搬,也就把鍋碗瓢盆給搬到廚房去算是個力氣活。

于良吉弄的廚房也夠大夠干凈,第一天暖鍋,雖然用豬油蹭了蹭鍋子,但是還刷干凈了,于家可在守孝呢,不能吃葷腥。

不過于良吉早就叮囑過了,做飯的時候,不要吝嗇油鹽,且家里有不個鵝蛋,可以炒個大蔥和木耳,算是個菜了,剩下的讓張老太太看著辦。

121 暖鍋燒灶

因為這些人里頭,也就張老太太算是實在親戚,于良吉也是因此將暖鍋做飯的事托付給了老太太。

盡管他跟老太太并不是很,但是這個時候,能在廚房說了算的也就剩下老太太了,于是就讓老太太代表自己,主持大局。

石宏大早就準備好了各種柴,足夠這一天用的了。

于良吉抱著同樣穿著新服喜氣洋洋的小侄子,叔侄倆一起招待來客,家里瓜子花生都擺上來,還有大碗,喝的是好茶,能得到這麼高規格的接待,大家伙兒都很高興。

石宏大就忙里忙外的擺桌子,抬椅子的,后也跟了好幾個小伙子,都給他打下手。

端茶倒水的都有人搭把手,人們都在廚房那里忙活。

沒有青菜只能找一些漲勢好的香菜、油菜之類的先摘下來吃還在孫家訂了兩板水豆腐,十斤干豆腐。

農家這個時候也沒啥好吃的,于家又不能上大魚大,只能盡量做得好一些,放的油多一些。

大蔥木耳炒蛋,大醬燉水豆腐,土豆燉茄子干,炒三,油炸素丸子,油炸花生米,還有個小青菜蛋湯。

湊了六菜一湯,一共七個菜,人說邪是逢“七”就要避諱的,所以也算是應景。

老村長坐在寬敞明亮的的堂屋里,高居首位,跟大家伙兒聊天,說說自家的地,自家的娃兒。

他沒說于良吉要蓋學堂的事,先等等,等于良吉蓋起來了再說不遲。

于良吉也沒說,他是想著,再過些天就要開始忙了,說了大家還以為他要讓人來上白工呢。

付家兄弟也來了,只是他們都沒帶眷,家里那是什麼樣子,他們當丈夫的最清楚,付老大是早早的就把媳婦送去了岳家,名其曰:歸寧。

其實就是為了省麻煩。

付二柱子更利索,直接把媳婦鎖家里,兒子跟他娘一起,在屋里蹲著,他自己揣了十個銅錢裝的紅包過來吃席面。

喝著好茶好水,嗑著瓜子兒聊著天,其樂融融的樣子也的確和氣的很。

還有不人都在于家的院子里躥來躥去看稀奇,畢竟這邊雖然有大宅門之類的人家,可人家豈會讓他們這些不認識的人進去躥?

盡管有人吆喝他們,不許來回跑,但是有的人好奇心太重了,縱向好好看看。

若說以前還有人想跟小于舉人攀比一下什麼的,現在是歇了那個心思,人家起了這麼大個宅子,誰比的起?連老村長家都要退一之地了!

“不用呵斥他們,想看就看,都是相的,也不是外人。”于良吉笑著讓大家隨意,盡管看!

反正也搬不走。

于良吉就那麼跟小侄子坐在一起,聽這些農家人說莊稼的事,很悉的一幕,記得以前他下鄉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導師和同學們,也是這麼坐在炕上,聽老農們將他們那些并不科學但是很有效果的經驗之談。

其實智慧在民間,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不認識字,可是說起種地的經驗來,那是連專家教授都比不上的,這就是實踐出真知。

搬家是上午就搬完了,因為東西,人多,不到十點就完事了,然后就是他們說話聊天,給房子增加些人氣,廚房也開始暖鍋,做飯。

石宏大給廚房搬了一袋一百斤的大米,大米在這邊很有人家頓頓的吃,都是來人去戚的時候,拿出來招待一下眾人。

豆油更是一大桶放在那里,煎炒烹炸是隨便使。

等開席了之后,上來的飯菜都是油水足足的,哪怕是全素的席面,眾人吃著也香的很。

席間于良吉以茶代酒,敬了大家伙兒一杯。

他是舉人老爺,盡管年紀小,但是份擺著呢,敬一杯茶已經是很給大家面子了沒人敢去挑理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