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惟許侯夫人 第184頁

《惟許侯夫人》 第184頁

竇閣老也是知道的,還曾想要拉攏他為雍王所用,只是廖栩是為侯爺所救,他無法站在侯爺的對立面上,干脆兩方都不再接近。

原本在朝堂上,他境最是尷尬,可此時此刻,他卻是為雙方說項的最佳人選。

至于楚先生,杜泠靜直接問他,“父親應當認識竇閣老吧?”

楚牧點了頭。

“確實認識。令尊曾在為中第之前,就結識了被貶偏的竇閣老,二人相談甚歡。彼時姑娘還在先夫人的腹中,還多得了竇閣老家老太君的照料。”

他道,“閣老曾跟我說過一回,他說竇閣老年長他許多,亦引領他許多。是他的‘大兄’。”

楚牧說完,徑直看向杜泠靜。

“姑娘若想要說客,楚牧可代姑娘與過世的閣老,盡力前往竇閣老面前一試。”

杜泠靜聞言起就要跟他行禮,楚牧連忙扶住了

而廖先生亦起了

“廖某這條殘命,先得侯爺于保定深山相救,又得靜娘舍救于箭下。”

他道,“拂臣,本就是敢拂皇命之臣,如今皇帝害文武忠臣良將,廖某便是舍去這條殘命,也要挽救忠良于危境之中。”

“靜娘才智過人,能一眼看穿此中關節,更不為立場所困,思得最佳解法,我二人又怎能負你所托?你放心即可。”

兩位先生皆領下了杜泠靜的托付。

杜泠靜鄭重行禮。

“多謝!”

……

二人不時前往了行宮。

崇安和菖不鬧了,一左一右地看向夫人,菖不由地問了一句。

“兩位先生能說服得了竇閣老嗎?”

杜泠靜說不知道,“但與不,必須一試。”

又從袖中取出了那塊黑石頭。

難道能眼睜睜地看著,無奈之下,一步步踏險境?

Advertisement

他還想去江南,若可以,陪他去江南……

往外看去,只是崇安又道了一句。

“可是夫人,就算竇閣老愿意與侯爺講和,可他還是要顧及雍王殿下的。”

杜泠靜聞言瞧了他一眼,“你是不是說,之前娘娘想要見雍王?”

崇安說是,“但這不可能啊。”

杜泠靜有了孕的子,暑熱之下,漸生難耐之

不急在乎這許多了,直接了人。

“去請六爺過來。”

這話說完沒多久,蔣楓川就到了院中。

他打量,“主請我前來?”

杜泠靜不想跟他扯閑篇,只道,“你莫要說不著邊的話。”

青年挑挑眉。

杜泠靜徑直問他。

“你在雍王殿下側,可有聽說過當年殿下與貴妃娘娘生隙的事?”

總覺得此事沒這麼簡單,能令母子二人都寒了心的,必然還有沒說清楚的事

此事橫亙母子之間,才是導致如今局面的開始。

若不解除,如何言和?

杜泠靜問去六郎,見他更挑了挑眉。

聽見他道。

“我還真就知道一二。”

第98章

“按照邵家人的說法, 太子薨逝之后,貴妃娘娘恨不能立刻除掉雍王殿下,為慧王殿下讓路, 連派刺客想要害死雍王。”

但邵家人想要爭奪雍王逢祺母族的份。雍王是貴妃一手養大的,連啟蒙先生都是永定侯府的幕僚, 邵家人見母子生隙, 自然極力污蔑。

不過蔣楓川可不太信。邵伯舉出事之后,邵氏陷風波之中,除了大老爺邵遵苦苦撐著,早就沒什麼人。他轉而找了個機會, 又往竇閣老邊的親近幕僚打聽了兩句。

這才曉得貴妃派刺客殺害雍王的事,并非子虛烏有。

他同杜泠靜道, “彼時確有一刺客夜半闖殿下寢宮,虧得侍衛來得及時才沒有出事。但這件事,也令尚且年的雍王殿下慌了神思,邵氏又一味告訴他, 那必是貴妃所為, 之后就請開王府, 接他出了宮。”

先是貴妃發現逢禎藥中有毒,而后又在雍王逢祺住所發現巫, 此來自西北關外,而就這麼巧, 夜半有刺客宮。

若此事放在之前,足夠混, 不易解釋。可眼下,那藏在暗的皇帝居心浮出水面。

杜泠靜覺得,不管是藥中的毒, 還是巫,又或者夜半此刻,都不需要解釋了。

還是給貴妃娘娘寫了封信,將所知曉的況告訴了貴妃。

若是娘娘還想此時見雍王一面,愿意竭力奔走,搭上這一座橋。

然而廖先生和楚先生這邊,第一天并未見上竇閣老,次日廖先生鄭重寫了帖子遞去,又附上手書一封,竇閣老這才答應見上一面。

眼下局面,竇閣老縱橫場幾十年,自然能猜出幾分,那不見了的皇上的用意。

但等到廖先生說出殷王便是殘害永定軍的細作之時,饒是喜怒不形于的竇閣老,也不變了臉

“此事當真?”

廖先生連連點頭。

竇閣老不想起他曾問過那陸侯,被俘虜的韃靼九王可有提供什麼關鍵線索。

他以懷疑有細作深埋朝堂之

但他再沒想到竟是自己盡忠的皇帝。

而楚先生則道,“我家閣老橫死山洪之中,亦是皇上授意錦衛所為。”

這次竇閣老聞言并未多問,沉默了下來。

他沒做出任何應答,二位說客只能暫時離去。

行宮里的月溶在清涼的夜風之中,行宮上下還在繼續查尋皇上離去的痕跡。

他負手行在月之中,不由地想起了被貶在河南的許多年。

他因耿直進言,被棄在那一年又一年,他曾年名,也曾到追捧,可一年年被棄,邊除了妻兒老娘,早沒什麼人愿意與他結。

直到來了個山東青州的舉人,如同他當年一樣嗎,揣著一腔治國安邦的熱,想聽聽他對朝政的見解。

他游學到隔壁縣的書院里,側還帶著他懷了孕的娘子。兩人每次來到他家中,都要帶上兩條生,一壇老酒,并不是什麼朝堂中的拜見,而是有人前來竄門。

他把自己多年來在朝堂的所見所聞都告訴了他,甚至告訴他,自己寒了心,就在此地了卻殘生也沒什麼,一的抱負不能施展,在哪又有什麼區別?

可杜致禮卻道,“大兄所為毫無錯,要怪只能怪人心淺薄。我亦愿做拂臣,施通抱負,為生民百姓走一遭。”

他說不,“天家怎麼能容拂臣?”

可他竟真得了先帝看重,他驚詫不已,可皇子爭儲,朝局混,他的新政還沒推開,新皇便登基上位。他的新政很快寥落下來,再之后,他父親突然病逝,他回鄉守孝,新政徹底停擺。

那時候他就知道,皇帝容不下拂臣,唯有順應皇帝,再等明君,才是正途

他卻搖頭,說皇上非是明君,那就更要做這拂臣,不然家國禍叢生,戰事四起,百姓流離,他們這些吃百姓稅糧的臣子,還有什麼用?

他要回到朝堂,可朝堂本不許他返回,他果然就折損在了半路之上。

彼時,他就猜測過,會否是皇上的意思。

如此,他更不敢違逆,只能順著等著,等明君降臨。

太子死后,他以為他終于等到了。

他要親自為自己培養明君。

但他再也沒想過,容不下杜致禮這個忠直拂臣的皇帝,如同躲在的妖鬼,他見不得有取他代之的明君。

他想讓所有人去死。

竇閣老腳下定住了,驀然想到家中老娘給他搗,請了杜致禮的掌珠、陸慎如的眼珠、那杜家的小姑娘,到家中做客。

事后他讓老娘不要再來,他與陸氏那些武將,再無相容的可能。

但老娘卻問他,他想要的,他一心一意等待的,真能等得來嗎?

竇閣老念及此,不苦笑,一時間竟有些思念家中老娘。

真是不幸,被老娘言中了。

可是,時至今日,他還能怎樣?他上肩負的,可不是他一個人的命。

雍王若是潰敗,慧王登基,朝堂半數文臣都要被牽連。

……

翌日竇閣老并無回應,下晌廖先生和楚先生又去了一趟,可這次竇閣老沒見他二人。

京城外的形勢已經起了大變,只要雙方人馬一到,戰事一即發。

杜泠靜又等一日,竇閣老沒有回音,知道說服不是那麼容易的。

雙方抗衡多年,怎麼敢在這生死關頭,隨意相信對方。

想了一夜,次日換了裳,請了廖先生和楚先生。

“兩位先生帶我一起去吧。”

楚先生驚詫,崇安更是攔在前,倒是廖先生看著想了又想。

“雙方不敢相互輕信,若想說服,確實要拿出真意來。只是靜娘,你想好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5Q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