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嬌珠映玉 第365頁

《嬌珠映玉》 第365頁

不過現在們為皇后做事,哪個敢沒眼們守寡,罵們不安于室,跑出去做事?

那不是和皇后作對嗎?

倒是不人看出,幾位王妃做的事是皇后在幕后指派的,皇后為此時常召們進宮商量這事,讓那些宗室王妃和朝臣及勛貴的眷們也有了想法,們試探地在某次宴會上提了提,得到皇后的贊許后,很多人便知道怎麼做。

于是有越來越多的貴族眷加這種慈善之事,引領民間,大周各地很快就開辦更多的院、救濟院。

以往大周朝各地都有嬰塔,一些百姓生下嬰后不想養或是養不起,便棄在嬰塔里,讓們活活死、凍死。

現在有了院和救濟院,更多的嬰得到了救助,擁有活下去的可能。

這種大功德之事,不說那些平民百姓心生激,他們嬰,大多數是因為養不起,并不是真的狠心棄自己的孩子。現下自己的孩子有了活路,就算一輩子不能相認,還是心存激的。

就連滿朝文武都無話可說,只會紛紛贊揚它。

經此一事,皇后的賢德被人廣為稱贊。

Advertisement

轉眼三年過去。

三年時間,足以讓經歷政權替的大周朝穩定下來,在新帝的治理下,大周海清河晏,吏治清明,乾元帝也被朝臣們認證是難得的賢明君王。

他勵圖治,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對外開疆拓土。

不過短短三年,便已收服北疆,打下南詔,甚至準備在兩年將西域拿下。

如今后宮也依然只有一個皇后。

倒是沒人再提出讓皇帝選秀納妃之事,實在是每提一次,就有人遭殃,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明白皇帝的心思。

納妃是不可能納的!

誰敢提讓他納妃,必先一頓皮之苦,然后還要提防皇帝捉他們的小辮子。人活在世上,不可能做到事事完,沒有毫錯誤,每每都讓皇帝一捉一個準。

這日,朝臣們來到勤政殿與圣人議事時,看到皇后也坐在一旁,正拿著一本折子看。

看到這一幕,大臣們眉頭也不抬,上前稟報。

實在是這三年來,他們都習慣皇后每次都會坐在這里,聽他們議事。

起初倒是頗為不習慣,也有大臣怒斥不合規矩,于是皇后離開了,然后皇帝因大臣犯錯震怒時,沒皇后在旁幫忙勸說一二,被皇帝讓人當庭行仗都沒個求的人,大臣們只好屈服。

沒辦法,他們這位圣人看著是好說話,卻是個說一不二的,只要他決定的事,沒人能反對,一旦與他的意見相左,先得著自己的皮。

這也就罷了,他們發現,其實圣人的脾氣是真的很不好,但凡哪個做錯了事,那是直接殺人見的,毫不容,手腕可謂是鐵

以往他們以為的好說話,實則是因為有皇后在旁盯著。

一旦皇后不在,圣人就隨時可能發瘋,而且還發瘋得有理有據,主打一個創死別人,他心里就舒坦了。

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大臣們便默許皇后的存在,然后默許皇后參與朝政,最后默許皇后干政……

每當這時候,他們在心里安自己,圣人自己都愿意的,愿意與皇后分權,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何必去做那個惡人,讓圣人心里不痛快?

雖說太祖在時,確實有祖訓后宮不得干政。

然而太宗上位后,作為不孝子孫,不是早就將這牌子給移開了嗎?

,皇后是個賢德的,就算干政,做得毫不差,于國于民都有利,還能安發瘋的圣人……

這樣不是好的嗎?

……

人的底線都是這麼一步一步地往后退的,大臣們也一樣。

不知不覺中,皇后已經和圣人在朝堂上并肩而立。

又是春三月,春的好時節。

已經五周歲的太子難得逃課了。

太子滿三周歲時便開始啟蒙,被送去上書房。

因圣人目前只有一子,且看著不愿意納妃,以后也不知道會有多皇子,太傅們心里都認定,若是沒有意外,下一任的帝王應該就是小太子了。

是以對于小太子的教導,他們極為上心。

讓他們驚喜的是,小太子小小年紀便展現出來的天資聰穎,倒和圣人小時候很像。而且小太子沒有圣人的口疾,是個健全的孩子。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只要小太子如圣人一般聰慧,未來又將會是一位賢明的帝王,大周國祚何愁不興?

小太子不僅天資聰穎,也很勤,只要是太傅待的功課,很會圓滿完

這讓大臣們很欣,甚至私底下討論,小太子倒是有當初先帝時的太子之風。

先帝在位時,那位賢德太子人人稱頌,若是當初他沒被人害死,應該也是一位不輸圣人的賢明君王。

小太子自進上書房以來的表現太好,以至于他突然逃課,眾人都沒反應過來。

逃課的太子和侍從來到馬場。

五歲的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馬場里的一匹白的小馬駒,興地問:“這就是西域進貢的寶馬嗎?”他朝一旁的侍從說,“你將馬兒拉出來,孤要騎它!”

侍從頓時苦了臉,趕道:“殿下,不行啊,若是圣人和皇后娘娘知道……”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