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改制之事已經隨著這場科舉舞弊案被正式擺上了朝堂。
如今的大盛沒了世家當道,也不再有員抱團取暖,張知序以戴罪之重新呈上了厚折,連同當年葉霜天的那份一起,向天下人闡明了改制的迫在眉睫。
此事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各地學子紛紛拍手好,更有季秋讓等人出來擊鼓聲援,寫萬民書呈于陛下。
形勢浩浩,反對的聲音瞬間被了下去,不聞分毫。
李秉圣順勢就大手一揮:“準奏。”
聲音響亮,回遍了上京的二十四坊,順著今年登科之人的得意春風,緩緩地飄向整個大盛。
陳寶香坐在青山之中的墳冢前,終于是提起筆,將空白石碑上的名字緩緩填上。
“陛下開恩,葉家舊案徹底平反了。”眨眼看著石碑道,“葉霜天被追回了宰相之名,厚葬進了忠臣墳。葉家滿門被寬恕,待科考再開,含笑便能名正言順地去參加。”
“您聽見這些,會高興的吧。”
山風乍起,四周青草枝葉沙沙作響,像誰溫的回音。
陳寶香寫完那練了好多遍的三個字,然后起,張開手抱了抱那寬大的石碑。
“我要去過新的日子啦,帶著您的愿一起。”額頭抵在碑上,道,“婆婆,這回不用擔心我,我再不是一個人了。”
草葉低伏的方向,張知序往前走了兩步又站定,遙遙地朝這邊行了個禮。
在他后,九泉寧肅趙懷珠張銀月王五馮花含笑林滿月甚至季秋讓都在,擺紛揚,人影錯落。
無論要去哪里,無論想做什麼,這些人都會一直陪著。
眼里泛起漣漪,陳寶香終于笑了起來,笑得旁邊野花,笑得心里郁結盡消。
·
張知序在科考改制功的幾個月后,被李秉圣重新啟用,任尚書省左丞。張銀月也復去造業司制藥署做了。
花令音有些擔心張家會因此死灰復燃,誰料陛下二話不說就將連帶張庭安在的其余張家人統統送去了懸河關。
懸河關是張庭安建功立業的地方,讓張家人去這里雖然比流放嶺南好一些,但到底也是遙遠的邊關。
花令音有些稀奇:“陛下居然舍得?”
李秉圣皮笑不笑:“朕不舍得有什麼用,他都那麼說了。”
張庭安一直不肯進后宮,偶爾被召見,也是一副要死諫的樣子。
自己都穩坐皇位了,要什麼樣的男人沒有。
所以當他自愿請旨要回懸河關,李秉圣雖然不高興,但也答應了。
這是張庭安的選擇,幾十年了,從來沒尊重過他的選擇,這一次縱他又何妨呢。
何況只有張家人都離開上京,才能放心大膽地繼續重用張知序。
沒事的,李秉圣很想得開。
大局為重嘛。
就像張知序和陳寶香,都那麼離不開彼此了,不也為著大局著想沒有婚麼。
·
張知序的確沒有和陳寶香婚。
他只在正式搬進平清侯府的這天辦了一場熱鬧的宴席,特意將裴如珩請來慶賀。
“張大人?”裴如珩滿臉戒備,生怕自己再被報復。
張知序拍了拍他的肩,溫地道:“張某大度,從來不是斤斤計較之人。”
裴如珩剛想信,結果就被寧肅拎到一閣樓下頭,坐在一把定好位置的椅子上,抬頭觀看上頭的兩人對句。
“憶君心似西江水。”陳寶香搖頭晃腦地背。
張知序微微一笑:“日夜東流無歇時。”
“多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雖恨獨行冬盡日。”
“終期相見月圓時。”
裴如珩:“……”
他管這個大度?
真不要臉。
岑懸月等人端著杯子在旁邊看熱鬧,看見這出,還有點唏噓。
當初裴如珩來見,支支吾吾地說想讓幫個忙,以為是場之事,沒想到他卻是想讓幫忙做戲試探一位子的反應。
兩人站在高樓上對句時,裴如珩余一直往下瞥,怕人難過,又怕人不難過。
岑懸月覺得納悶:“你既心里有,做什麼不能坦些?”
“我怕心里沒我。”裴如珩皺著眉道,“總要清了才敢付出真心。”
岑懸月覺得他說得不對,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對。
眼下看著張知序與陳寶香在一起,岑懸月才反應過來。真的慕一個人,哪里會用第三人去試探,誰的尊嚴都是尊嚴,怕輸的人往往會輸得最慘。
不過,真奇怪,當初對句的時候張知序分明不在,怎麼能將他們對的每一句都記這麼清楚?
眼看著張知序抓裴如珩去喝酒了,不由地對走過來的陳寶香笑:“裴家都已經不得你的眼了,他似乎還是很介懷。”
“見笑見笑。”陳寶香拱手,“卿一慣小氣,不好得罪。”
此話一出,在場的孫馥郁林桂蘭等人都有種恍如隔世的覺。
先前裝腔作勢的假貴,如今已經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林桂蘭還是沒忍住好奇問:“你當初到底是怎麼搭上張知序這般人的?”
“說來話長。”陳寶香擺手,“三句兩句本說不清楚。”
“那總可以告訴我們,你是如何說服他搬到你這里來的吧。”孫馥郁好奇極了,“這沒名沒分的,一般兒郎尚且不肯,他堂堂尚書左丞,又不是沒別的宅子,怎麼就答應了呢。”
陳寶香高深莫測地出食指:“我就說了一句話。”
“什麼?”
“我說張卿。”笑,“照我說的去做,保你飛上枝頭。”
(正文完)
褚國公府的五姑娘是褚國公膝下唯一的嬌女,是被父兄捧在手心疼的嬌貴人兒。褚五的及笄禮上齊聚了長安城所有高門大院的貴人,今兒不止是褚五的及笄禮,還是她與太傅嫡長子的定婚宴,然就在眾目睽睽下,矜貴溫軟的姑娘撲進了順義候府世子爺的懷里。場面霎時靜止…
鄭玉磬出身寒門,卻因貌美被採選美人的花鳥使相中 十五歲入宮選秀,新科進士對她一見傾心; 一首訴情的《鷓鴣天》令長安紙貴,今上爲全一段佳話,特此賜婚 孰料大殿驚鴻一瞥,竟令天子意動魂飛,遂君奪臣妻,將美人據爲己有 * 她做貴妃的第五年新君御極,奉遺詔,尊她爲皇太后 從天子外室到母儀天下的皇太后,她用了僅僅六年。 玉階之下,昔日良人已爲宰輔,君前奏對無一疏漏,唯獨對上皇太后的時候片刻失神 鄭玉磬幾欲落淚,袍袖下的手卻被一人死死攥住 新君龍章鳳姿,頭頂的十二玉旈微微晃動,面上含了溫和笑意 “太后若是再瞧他一眼,今夜送到長信宮的必然會是秦侍中的項上人頭。” * 劍指長安,新君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入錦樂宮探望這位名義上的母妃 她寵冠六宮,身世卻不清白,聽說是父皇從一位臣子手中強奪來的 父皇曾經當着衆臣的面說他,此子不類朕 但唯獨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倒是出奇地一致 * 朕見她第一面,就想將她搶到朕的身邊 總有一日,朕會叫她心甘情願
虞錦乃靈州節度使虞家嫡女,身份尊貴,父兄疼愛,養成了個矯揉造作的嬌氣性子。 然而,家中一時生變,父兄征戰未歸生死未卜,繼母一改往日溫婉姿態,虞錦被逼上送往上京的聯姻花轎。 逃親途中,虞錦失足昏迷,清醒之後面對傳言中性情寡淡到女子都不敢輕易靠近的救命恩人南祁王,她思來想去,鼓起勇氣喊:“阿兄。” 對上那雙寒眸,虞錦屏住呼吸,言辭懇切地胡諏道:“我頭好疼,記不得別的,只記得阿兄。” 自此後,南祁王府多了個小小姐。 人在屋檐下,虞錦不得不收起往日的嬌貴做派,每日如履薄冰地單方面上演着兄妹情深。 只是演着演着,她發現沈卻好像演得比她還真。 久而久之,王府衆人驚覺,府中不像是多了個小小姐,倒像是多了個女主子。 後來,虞家父子凱旋。 虞錦聽到消息,收拾包袱欲悄聲離開。 就見候在牆側的男人淡淡道:“你想去哪兒。” 虞錦嚇得崴了腳:“噢,看、看風景……” 沈卻將人抱進屋裏,俯身握住她的腳踝欲查看傷勢,虞錦連忙拒絕。 沈卻一本正經地輕飄飄說:“躲什麼,我不是你哥哥嗎。” 虞錦:……T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