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問候崔循,寒暄兩句後,拾級而上。
桓維與崔循年紀相仿,略大兩歲,因他長在荊州,故而不常往來。但他對崔氏這位長公子印象極好,深知其非泛泛之輩。
至於王旖……
桓維淡淡看一眼,嘆了口氣,向蕭窈行禮道:「拙荊衝撞殿下,多有失儀之,還殿下海涵。」
蕭窈頭回見桓氏這位長公子,只見他形高大,劍眉星目。便正如晏游所言,並非那等繡花枕頭似的紈絝,一看便知應是軍中歷練過的人。
雖不知心中作何想法,但至明面上,是挑不出半分錯的。
蕭窈微微頷首,亦嘆道:「見長公子這般,我才敢鬆口氣,不至提心弔膽。」
周遭有年輕的郎神一言難盡,想翻白眼。就蕭窈方才與王旖針鋒相對,乃至出言譏諷的架勢,實在人看不出來「提心弔膽」到哪裡了。
卻也有人正,收起了看熱鬧的心思。
桓維道:「招待不周,實是罪過。」
蕭窈舒了口氣,道聲「無妨」,施施然下了石階。
及至走近,神複雜地瞥了崔循一眼,原本的伶牙俐齒此刻卻不知該說什麼好。
畢竟無論說什麼,也無法撇清兩人之間的關係。
落在旁人眼中不過蓋彌彰。
崔循卻是神自若,待蕭窈行經前,自然而然地跟上的腳步。
走出一段路後,見他仍跟在側,蕭窈磨了磨牙,終於還是沒忍住質問:「卿今日之舉何意?」
崔循道:「自是為你解圍。」
這話說得坦然,有那麼一瞬,蕭窈覺著自己若是不懇切道謝,簡直像是狼心狗肺。
可實在說不出口。
甚至有些不滿道:「你縱不來,難道王旖真能拿我如何不?」
連都能看出來王旖不過虛張聲勢,崔循難道會看不出來嗎?
崔循又道:「我只是想,不應令你委屈。」
蕭窈啞然,兩種截然不同的緒在心中反覆拉扯著,難以自洽,最後左右為難地跺了跺腳,拂袖離去。
崔循卻忽而問道:「與我牽扯一,當真令你這般為難嗎?」
此時若是有賓客在側,怕是又要訝異,崔循竟會將自己的姿態放低至此,實是罕見。
蕭窈皺了皺眉,沉默片刻後輕聲道:「我只是覺著,你像是在脅迫我。」
待今日之事傳開,王旖面掃地的同時,人人也會議論崔循如何為作證,必然還會有諸多揣測。
重帝也會再找過去問話。
蕭窈心氣不順,是知曉如此一來,自己的親事依然別無選擇,勢在必行。除非溜之大吉,過幾日就收拾行李去羨投奔長公主!
今日來桓家,原是衝著王氏姊妹,哪知差錯至此,倒像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正僵持間,卻只聽有人喚了聲「琢玉」。
蕭窈循聲看去,只見那是個峨冠博帶的士人,看起來三四十歲的年紀,姿容俊朗,細看相貌仿佛與崔循有幾分相似。
愣了愣,崔循卻已然從容稱呼了聲「叔父」。
蕭窈隨即意識到,這是崔氏駐守京口那位子弟,做崔欒,輩分上來算正是崔循的三叔父。
崔欒的目落在上,平和,又帶著些許不摻惡意的好奇:「這位想來就是公主了。」
蕭窈點點頭,指尖捻著袖,有些不知所措。
總不能當著崔氏長輩的面同崔循爭論,稍一遲疑,果斷道:「二位想來有話要說,我就不在此叨擾了。」
崔欒客氣道:「公主慢走。」
待蕭窈影遠去,這才看向一旁沉默不語的侄子,既無奈,又有些好笑:「你阿翁信上將人說得如同『紅禍水』,怎麼我方才聽了兩句,倒像是琢玉你對人家郎不依不饒?」
第052章
崔循屬意別家郎, 頗為主,甚至不依不饒。
這樣的事若非親眼所見,任是誰來說, 崔欒都不會信, 還會覺著對方興許是昏了頭。
當初風荷宴後, 崔翁聽了長孫堪稱大逆不道的表態,晚間就給常駐京口的崔欒寫了信。
因那時尚未徹底冷靜, 信上所寫的容並不客觀, 帶著顯而易見的緒。他老人家難以接崔循如此行事, 提及蕭窈時, 幾乎要將其描述不懷好意、蓄意圖謀的「妖」。
崔欒看過一笑置之, 但心中多還是認同的。
畢竟平心而論,
這種親事對崔氏著實談不上有何助益, 於公主而言, 卻是覓得靠山,餘生順遂無憂。
縱有朝一日重帝不在, 皇位更易,依然可以高枕無憂。
直至方才有意無意聽了幾句,才意識到兩人之間的關係怕是並不如自家所揣測那般。
對此崔循並不避諱,只頷首道:「是我糾纏於。」
至於兩人之間因何而起,早些時候, 蕭窈又是如何變著花樣戲弄自己, 他半句都沒提。
崔欒失笑,搖頭道:「總不會你已經向家中攤牌, 提親, 可公主還沒應下吧?」
崔循神寡淡地垂了眼:「總會答應的。」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