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我見探花多嬌媚 第五百六十七章叫回臨安府

《我見探花多嬌媚》 第五百六十七章叫回臨安府

 心腹愁得直嘆氣。

 臨安府靖家那頭還留了兩個,雖說各州各府都很配合,但那些普通的衙役,又怎麼能與訓練有素的錦衛相比。

 哪頭重,哪頭輕,紀剛是分得清的。

 他當即立斷道:“立刻召回咱們的人,把所有力都投在這兩糧倉上面,出來這麼多天,皇上正等著咱們的消息,必須全力以赴。”

 早該如此!

 心腹神一喜,大聲道:“是!”

 紀剛料得很準。

 查獲糧倉的事傳到京中,李從厚再也坐不住,下了一道詔:

 命紀剛立刻找出運糧通道,截住往北邊的糧草,且務必要速戰速決,

 紀剛接到詔,只得馬不停蹄。

 然而,讓所有錦衛所料不及的是,數百個佃戶審完,只得出一個結論:

 東家是個行腳商,姓張名三,糧食是他讓佃戶們備下的,他們只負責收糧,然后運往運河碼頭。

 至于張三家在哪里,家中人口幾個,碼頭接應的人是誰,由什麼船只接應,運往哪里……統統不知。

 更要命的是。

 這個張三買下莊子才半年左右,來莊上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每次來還戴著帷帽,眾人只知道這人中等材,形微胖,至于臉長什麼模樣,也都說不上來。

 錦衛的查案似乎又陷了鬼打墻,忙活了好些天,一無所得。

Advertisement

 正在所有人都極度焦慮時,忽然冒出幾個碼頭搬運工人,說是見過那個張三--

 圓臉,大鼻,淡眉,小瞇瞇眼,三十出頭的年紀。

 紀剛立刻讓畫師畫出模樣,分發給江南各府各州,命他們把畫像張在墻門口,見過的人,只要說出與這人在何時何地見過,便可賞銀一兩。

 僅僅幾天的時間,便有幾十個平頭百姓稱自己見過這個人。

 起初,錦衛只當這些百姓是為著一兩賞錢來的,但細細一盤問,才覺著不對--

 時間、地點都說得頭頭是道!

 更夸張的是,同一天,張三不僅在金陵府出現,還在常州府的客棧開了一間房。

 此刻,錦衛才咂出不對:不是張三真有分,而是他長了一張大眾臉。

 就他們錦衛中,便有一個圓臉,高鼻,瞇瞇眼的小伙子。

 這可咋整?

 鬼打墻的覺在每一個錦衛的心頭涌上,紀剛的臉一天比一天沉。

 他想:自己恐怕對上的是一個極為聰明的大人,這人的每一步,都算計在他前面,而且,與他近在咫尺。

 如果給他充裕的時間,他可以將這人找出來。

 然而。

 錦衛群龍無首,事事都在停滯狀態;皇帝更在催促,要他找出運糧通道后迅速歸京。

 運糧通道表面看著很明顯,走的是運河水路。

 但運河只到通州碼頭,通州離四九城很近,北府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在天子腳下作,肯定是半路再改陸路。

 那麼這個半路設在什麼地方?

 紀剛命錦衛沿著運河一路北上,終于在河北府棗縣的一碼頭,發現一只裝糧的空袋子。

 這袋子與在六合府糧倉里發現的袋子一模一樣。

 這一發現,讓紀剛心下大喜,一邊命手下繼續追蹤,一邊帶著心腹回京匯報。

 ……

 臨安府,錢莊室。

 顧懌推門進來,“爺,剛剛棗莊那邊傳來消息,紀剛回京了。”

 “漂亮!”

 溫盧愈一拳打在顧長平前,“果然都被你料到,紀剛找到水路轉陸路的,便會回京。”

 顧懌笑道:“殊不知,那只糧袋是我家爺故意讓人扔在那兒的,錦衛沿著棗莊這條線往下查,又是一記鬼打墻。”

 溫盧愈嘖嘖嘆,“顧長平,你這只老狐貍,簡直就是狡兔三窟。”

 顧長平不理會這人,問顧懌道:“那些糧呢?”

 “那些糧作為罪證,已經運往京中;兩位莊頭及家屬也一并押送京。”

 顧懌抬頭看看自家爺,“兩位莊頭了些折磨,手和腳都打斷了。”

 “至江南之危是解了。”

 顧長平思忖道:“暫時先由他們去,等歸了京,我再讓高朝想辦法。”

 “找不到張三,朝廷要定他們的罪也難。”

 溫盧愈有些后怕道:“幸好,我那道上的兄弟化了名,又沒出真面目,否則這事還難辦了。”

 顧懌想著這一路的艱險,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靖府事如何了?”顧長平話峰一轉。

 邊上一直沉默的段九良忙道:“回爺,老太太中風,陸夫人也病著,靖三老爺帶著子侄們連跪三天,陸夫人愣是沒松口,族長兩邊勸不,已經派人送信去京中,請七爺回來主持大局。”

 顧長平擰著眉,許久都不說話。

 好半晌,他才道:“顧懌,你去準備回京事宜。”

 “要回京了?”溫盧愈一驚。

 “嗯,棗莊那道鬼打墻,至能讓錦衛查個一兩個月。”

 顧長平目落在段九良上,“九良。”

 “爺?”

 “靖府的人撤回來,半個月后,你配合溫兄,把糧食運出去。”

 “是!”

 “到了人島上,替我給他帶句話,就說--請他安心。”

 “一定帶到。”

 “你去吧。”

 兩人一走,顧長平扭頭,發現溫盧愈臉古怪地看著他。

 “你看我做什麼?”他問。

 “你把他們都支走,獨留下我一個人,是不是有話要說?”

 你才是只老狐貍!

 顧長平心里喟嘆了一聲,“不是有話,是有事要你做。”

 “什麼?”

 “寫一封信。”

 “給誰?”

 “靖寶。”

 “干什麼?”

 “把靖府的事夸大數倍說給他聽。”

 “你是想把回臨安府?”

 “對!”

 顧長平面平靜。

 “北府那頭遲遲未有消息過來,說明連十二郎都不知道問題發生在什麼地方?

 紀剛查到糧倉,肯定是第一時間上報皇帝,皇帝對北府卻沒有任何作,你說是為什麼?”

 溫盧愈答不出來,干脆不言語。

 “我猜有兩個可能,一是他想等紀剛拿到證據;二是他也在等北府那邊的消息。”

 顧長平頓了頓,道:“江南危機算是暫時緩過去,靖寶回來是安全的,更何況這頭的事的確重要。”

 “顧長平,你和我說句實話。”

 溫盧愈湊過去,直視他的眼睛。

 “你把靖大老爺的事拋出來,鬧得靖家犬不寧,除了應付錦衛外,是不是早就算好了,要把靖七弄回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