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我見探花多嬌媚 第五百零七章你覺得是誰

《我見探花多嬌媚》 第五百零七章你覺得是誰

 夜濃重。

 李君羨正在書房與謀士們商議事侍衛推門而,附在他耳邊低語幾句。

 李君羨神微變,“你們先商議著,我去去就來!”

 涼亭里,顧長平聽到背后有腳步聲,緩緩轉過來。

 李君羨朝后的侍衛看一眼,“一個蒼蠅都不要放過來。”

 “是!”

 顧長平等他走近,便道:“剛剛得到消息,事的起源來自北府的信。”

 “北府信?”

 李君羨睨著他,眼神漸漸鷙,“你確定?”

 顧長平:“我確定!”

 李君羨眼發,手背上青筋出,良久才道:“曹、曹群這兄弟倆,自我開府便跟著我,這麼些年了,我比相信枕邊人還要相信他們,他們怎麼敢?”

 “這會子不是嘆的時候,三司已經派人去了北府查證,若被他們查出來……十二,你不反也得反了。”

 “我還是不相信!”

 李君羨突然手握住顧長平的胳膊:“子懷,你說有沒有可能那封信是……”

 “就算那封信是假的,但你征兵囤糧的事是真的。”

 顧長平看了眼胳膊上的手:“北府那邊,得趕在三司到之前,清理干凈。”

 李君羨頹然松了手,默默點頭。

 “你去安排,我回去了!”

Advertisement

 顧長平還沒邁步,胳膊再次被李君羨一把抓住,“北府信的消息,你從哪里得來了?”

 “一個宮里的眼線。”

 “他會不會……”

 “誰都會坑我,唯獨他不會!”

 顧長平知道他心有不甘,被背叛無異于在心口捅刀,更何況這刀是他最信任的人過來的,他痛徹心扉。

 不對!

 有什麼東西在顧長平腦中一閃而過,他猛的轉過,一把抓住李君羨的手。

 “十二,不對!”

 “什麼不對?”

 “事不對,邏輯不對!”

 顧長平直視著李君羨的眼睛:“若是二曹上的信,那皇上為什麼還要派三司去查證?”

 李君羨猛的領悟過來,“沒錯,我的命都在二曹上,他們若是反水,便是鐵證,皇上不會圍而不攻,直接刀砍死都不過。”

 “所以,那封信應該說得很含糊,至沒有確鑿的證據。”

 “肯定沒有。”

 顧長平呼吸陡然加重,“十二,我有一個假設,假設有人想你倒霉,或者想讓削藩順利進行下去,故意設了這麼一個局呢?”

 李君羨打了一個激靈,“偏偏這兩件事我們都做了。”

 顧長平眼中出寒,“正因為做了,所以心虛。”

 心虛嗎?

 是的!

 李從厚的江山是順理章從先帝手中傳下來的,自己拔刀去搶,到底明不順,言不順。

 李君羨坦承無比:“子懷,我心虛。”

 “正因為你心虛,三日之期一到,若沒有破解之法,你一定會破釜沉舟殺,殊不知,有人正等著看咱們破釜沉舟。”

 李君羨后背滲出一背的冷汗。

 他的破釜沉舟,便是殺出一條路,逃出四九城,逃回封地。

 這樣一來,他便坐實了信中的征兵囤糧,從此臣賊子,皇帝出兵討伐的名正言順。

 檄文一發,各地的藩王不僅不會出手相幫,反而會站在皇帝那一邊。

 為何?

 因為是你昊王造反在先!

 被而反和意圖謀反,其實都是一個反字,意思卻是南轅北轍,一個是自保無奈之舉;一個是天道不容。

 界時,他用十萬大軍對抗整個大秦天下,糧食不夠,兵力不足,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樣是沾的,必敗無疑。

 如果--

 他沒有選擇破釜沉舟。

 那留給他的只有一條路:出兵權,同意皇帝削藩,從此做個閑散王爺,窩囊一生。

 又或者,仿效寧王,自焚而亡。

 “這誰出的招,真他娘的毒啊!”

 李君羨咬牙切齒,“把本王的前路后路都堵住了,本王最后的下場是死無葬之地!”

 “會是誰?”顧長平直視過去。

 他也想知道!

 李君羨一側的眉心的蹙起來,與顧長平對視。

 電火石般,兩人眼睛同時一亮。

 “十二,這招數你有沒有覺得很眼。”

 “非常眼,我一進京就會到了。”

 “就是讓你進不得,退不得!”

 “像砧板上的,只能任由人宰割。”

 “你覺得是誰?”

 李君羨緩緩吐出三個字:“王!皇!后!”

 “就是!”

 顧長平點冷笑一聲:“所以信到了皇帝手上,第二天王國公就把刀遞了過來,這刀遞得可真及時啊!”

 李君羨著額頭,頭痛裂道:“本王活這麼大,除了自己的生母外,從沒佩服過任何一個子,這個王皇后可真真讓我佩服。太他娘的能算計了。”

 顧長平無聲垂下了眼睛。

 他的直覺沒有錯,當初王皇后憑一己之力,將利于蘇婉兒的大好局面生生扭轉過來,他就知道這人不簡單。

 “子懷,本王這輩子最恨的,就是做砧板上的!”

 李君羨原來著額頭的手,落在了顧長平的肩上,臉卻朝后侍衛說道:“讓書房里的那幾人先下去吧!”

 這是要與自己商議對策,徹夜長談的意思。

 顧長平在侍衛轉前對李君羨苦笑道,“備些酒菜,我了。”

 ……

 錦衛府。

 地牢,油燈昏暗。

 李敏智抱在角落里,目沒有焦距,是空虛的,想到了很多過往。

 的父親是個博學且儒雅的人,因為聰明,被派往大秦。

 記得很清楚,父親臨走時牽著來到一株盛開的垂海棠樹下,“五年后,海棠花開,爹就回來了。”

 花開五載,父親如約而回,帶回來許多大秦的書和字畫。

 喜歡極了,天天纏著父親。

 許是為了彌補這五年的空白,又或者驚嘆的聰明,父親只要有空,便耐著子教

 這時,母親會在一旁陪著,手里做著針線活。

 家里有無數下人,但父親的里,都是母親一針一針做出來的。

 這樣安穩的日子過了幾年,父親在家的日子越來越,母親臉上的笑也失了蹤影。

 擔心著,害怕著,卻也無能為力著。

 直到有一天,父親把邊說,在大秦幫定了一門親事,那人姓李,名君羨,是大秦的昊王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