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醫王 第二章 必須要做

《大唐醫王》 第二章 必須要做

“這……”

趴在李元嘉的肩頭看完了皇帝的來信之後,房奉珠頓時就瞪大了眼睛,一雙水汪汪的眸子中閃爍起了驚訝的神采。

剛剛李元嘉把書信拿了回來,讓房奉珠看完了其中的容。而對於已經默認了自家大王這輩子只能安安穩穩做個閒王的王妃來說,信中的容自然是一波不小的衝擊。

所以很沒有形象的嚥了口口水之後,房奉珠低聲道:“大王,這……陛下是想讓您籌建翻車工坊?在天下各道?”

“哈哈,你不是都看了麼?就是這個意思!”

一笑,李元嘉很是開心的點了點頭。

說實話,他也沒想到李世民會突然來這麼一封信,雖然其中只是探尋一下李元嘉的意思,並沒有直接的下令讓他去做,但是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這個事,太讓他意外了!

雖說大唐沒有明文規定親王們不能幹政,甚至於有幾位還頗有政名,但是說白了都是在各自擔任刺史的州做好分之事而已。

而且大唐確實給李元嘉和他的每個兄弟都配備了一套文,幫助他們來管理自己的領地,但是如果親王們一心只想過安靜日子的話,人家也不會管你。

像李元嘉這樣沒什麼雄心壯志的,沒有人會強求什麼。

所以在歷史上,李世民的兄弟們除了兩三個特別的,比如說名聲惡臭的李元嬰,還有因爲參與太子謀反而被賜死的李元昌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人……

Advertisement

好吧,扯遠了。

李世民突如其來的這封信,讓李元嘉很是開心。

當然了,他不是因爲到了皇帝的重視,那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讓他來建設更多的翻車工坊,豈不是有理由來推廣阿拉伯數字和流水線作業了?

就算這流水線糙的讓人不忍目睹,終究也是流水線啊!

就在李元嘉笑瞇瞇的時候,房奉珠搖了搖下脣,低聲問道:“大王,您……打算答應陛下嗎?”

“哈哈,當然!爲什麼不答應?”

深吸了一口氣,李元嘉用力的點了點頭:“正好我還想著怎麼和陛下開口,讓他允我在……咳咳,哈哈,這個事對我大唐有極大的好,必須要做!”

猶豫了一下,李元嘉把他想在高昌國種棉花的事給嚥了回去。

說實話,雖然有了把高昌變大唐棉花種植基地的打算,但是該如何和皇帝李世民提這件事,或者說如何去說服這位皇帝,李元嘉心裡還是沒譜的。

還是那句話,時代不同。

爲什麼李元嘉在貞觀年間就能找到棉花的種子,但是要等到幾百年後,朱元璋要在全國強行推廣棉花的種植?

說實話,李元嘉一直都想不太明白。

不過自從他種了一百畝棉花,並且堅持了幾年之後,大概也算是稍微明白了那麼一點——一個是棉花的產量問題,另一個的話,則是和人口有關了。

唐代的棉花,產量確實不怎麼高。

雖然李元嘉也不知道一千多年後的一畝地能產多棉花,但是在貞觀十二年,也就是去年的時候,一百畝土地將近三四千斤的“棉”,還是讓他頗爲失

這年頭沒有暖氣,房子的保溫也差得很,冬天想要暖暖和和的睡覺的話,一牀被子怎麼也要十斤八斤的棉花吧?也就是說,一畝地產的棉花放到這個時代,也就是兩三牀被子就差不多用了!

這個投產出比……

說白了,普通老百姓怎麼可能用得起?

雖說現在地多人,可是一來生產力實在是地下,曲轅犁才被李元嘉拿出來幾年?更別說沒有化,各種農業技和糧種也沒有改良完,大唐的老百姓想要吃飽飯依然不是那麼容易。

這種況下,有多人願意花費力氣去種用來做服的棉花?反正現在的人口還不多,普通的麻也能湊活的過嘛。

所以按照李元嘉的猜測,未來朱元璋著大家種棉花,一方面是因爲占城稻的大規模種植,讓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估計也是因爲人口炸的緣故,綢肯定不夠大家用的,就算加上傳統的那些製材料也滿足不了人們穿的需要。而這個時候,棉花自然而然就進到了朱元璋的視線之中!

所以說……

“唯一的可能,還是小商人和小地主們了!”

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之後,李元嘉的牙都有些疼了。

大唐的權貴們喜歡上棉花,著實有點異想天開了。畢竟他們夏天有綢緞,冬天有綿,哪個不比棉舒服?就算是想要彰顯份,曬個富什麼的,還有從古至今都服材料金字塔頂端的皮裘,人家憑什麼能看得上你這棉花?

所以想來想去,李元嘉能想到的就是商人和小地主,沒別的可能。

正是想到了這一點,他現在真是有點討厭大唐的“開明”,雖說商人們的地位不高,比如說不準爲之類的,地位甚至還比不上來大唐的“外國人”……瞧瞧人家突厥人在朝中有多將軍校尉?

但是從始至終,朝廷卻從來不止他們穿綢緞服!

真正富有的商人們哪個穿不起綢緞和綿?要是像漢朝那樣不允許他們穿綢緞,這棉花不就好辦了?不管怎麼說,總比麻布舒服吧?

琢磨來琢磨去,李元嘉覺得這是唯一的機會。

大商人和大地主們有錢穿綾羅綢緞,但是普通的商人,還有普通的地主以及一些小地主呢?他們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但是綢緞對他們來說依然是太奢侈了。

那麼這個時候,棉布和棉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只不過……

還是那句話,怎麼說服大唐皇帝?

就算現在地多人,可是在這個時代,統治者們眼中看到的永遠是糧食,是可以讓人們活命的東西。至於說穿的更舒服、更暖和什麼的,那是次要問題!

所以韓王府的棉花田,一直都是一百畝,李元嘉不敢隨意的增加。

但是現在,機會來了。

一旦大唐滅了高昌,日照充足,最適合種植棉花的一塊土地就將納大唐的版圖!而這些新納的土地,李世民還會像中原腹地一樣,不允許他們種棉花麼?

有沒有可能?

不用太多,幾千畝、一萬多畝的土地應該就夠李元嘉折騰的了。

只要有一個好的開始,讓棉花這種東西進到大唐中高層的視線之中,自然而然就能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到將來李元嘉把占城稻引大唐,糧食產量慢慢的增長上去,棉花的好……

他不相信,大唐的這些牛人們會看不到?

要真是那樣的話,那李元嘉就徹底認了,乾脆就直接種他那一百畝的棉花田,算是給子孫後代留點東西就好了!

今天收到皇帝的這封信,讓李元嘉突然想起了棉花和高昌國,頓時就有了一個主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