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羅府一次就說了兩門親事,連婚期也定的差不多,一娶一嫁,熱鬧非凡。
四年之後,羅家大爺羅白前也被送進澄煦書院讀了三年多的書,之後又被送去老太太老家四川的紫旗門學武學了兩年。
等羅白前學武歸來后,他去參加文武科舉考試卻什麼都沒考上,於是老太太就安說,孩子才十八歲,正是所有事起步的時候,一次兩次沒考上怕什麼,當去學學經驗了,他爹都四十了不是也什麼都沒考上?
此後,羅白前仍然被送回澄煦書院深造,如今已經又讀了四年,他也不著急再去考科舉了,閑余的時間都在幫大老爺打理三清堂的生意。
三清堂是在洪武九年裡第一個被聖上欽定的專供葯的葯堂,後來雖然又加進了關家的仁堂和何家的藥師堂,不過那兩家都比不上他們「三清堂」這塊八十年老字號的金漆招牌,所以那兩家供應的只是普通渠道的葯,而他們三清堂卻是聖上欽定的供奉宮中的藥房用藥。因此,就算是科舉考不中,大做不,他們羅家的子弟打理三清堂也一樣是商,一樣有地位有名。
可是老太太還是很想讓羅白前努把力,在努力開枝散葉的同時,也努力去考個舉人進士的當一當,壯一壯羅東府的門面,不要什麼事都羅西府和京城羅府給比下去,所以羅白前就這麼一直在澄煦書院「繼續深造」下去了,畢竟每年三次的「曲水流觴相親會」他還是很喜歡的,常常都會上去打一兩圈兒的擂臺賽,引得無數閨閣千金臉紅低。
詩書傳家的傅氏最出名的不是恩封太子太保和狀元及第,而是門口那三座貞節牌坊。 傅家被稱為福慧雙全的九小姐傅庭筠怎麼也沒有想到,表哥居然信誓旦旦地說和她有私情,逼得她幾乎走投無路……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來,隻要堅強地活下去,在紅塵喧囂中,她就能如花綻放,一路錦繡。
老蘇家終於生閨女了。 於是,窮的叮噹響的日子,火了! “爹,我在山上挖了一籃子大白蘿蔔。” 奶聲奶氣的小姑娘,把手裡的小籃子遞到了蘇老頭面前。 蘇老頭:“……” 腦袋“嗡”的一聲。 這麼多野山參,得賣多少銀子? “爹,我還采了一籃子蘑菇。” 蘇老頭:“……” 身子晃了晃。 這麼多靈芝,能置多少大宅子? “爹,我……” “閨女呀,你讓爹緩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