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滿唐春 323 豈曰無衣

《滿唐春》 323 豈曰無衣

323 豈曰無

“咯嗬”

“咯嗬”

白如雪的海冬清用一啄,輕巧地叼起一張紙片,輕輕一蹦,一下子從案幾的一邊跳到另一邊放下,最奇怪的是,案幾的中間,是一個泥的小河模型,而海冬青裡叼著的那紙片,赫然是畫著的是一個全副裝甲的唐軍形象。

瑪噶公主把一顆紅參丸塞到雪兒的裡,了一下它頭說:“寶貝雪兒,去玩吧。”,那海冬青一昂首,把紅參丸吞下後,展翅一飛,一下子就從門口飛去,傾刻之間,又在天際翱翔了。

“沒想到,唐軍襲擊了瑪沁後,竟然渡過了黃河。”瑪噶公主淡淡地說。

這得多有靈的海冬青啊,雖說不會說話,但用贊蒙賽瑪噶教它的方式來傳遞信息,邊境的報還沒送到,它卻馬上告知了它的主人。

一旁的侍接口道:“公主,多瑪也到他們襲擊了嗎?”

“應該不會”一個站在一旁,高六尺有餘的彪形大漢搖搖頭說:“我弟弟悉多勇猛無雙,不會這麼輕易敗的,再說,要是敗了,也會有烽火升起。”

說話的是論欽陵的弟弟贊婆,在松贊干布出征期間,負責邏些城的守衛,現在聽從瑪噶公主的命令,揖拿來犯之敵。

松贊干布把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劃分爲四個如(,亦譯爲翼),即以邏些城爲中心的伍如(dbu-,中央翼),以乃東爲中心的約如(gyo-,左翼),以南木林爲中心的葉如(gyas-,右翼),以拉孜爲中心的如拉(-lag,分支翼),每一個如又分爲上下兩部分。每如設將軍一人,副將一人,分領上下部,各有四個千戶所,贊婆是吐蕃的一大猛將,高六尺有餘,善用一把長約一丈。重達五十六斤的鐵蒺藜骨朵,據說這是仿三國時番王沙柯的兵,贊婆舞起來虎虎生風,只要讓他鐵蒺藜骨朵擊中,不死也全傷殘,極爲了得。

Advertisement

武藝了得。兼得到松贊干布的重,贊婆是左翼將軍,在松贊干布和論欽陵出兵犯唐時調邏些城協助防守。

一員猛將聽人擺佈,贊婆絕對不幹,但是這個人吐番高原上最麗的一朵鮮花,文武雙全,贊婆對慕己久。哪有不聽之理,他屁顛顛地跑來,站在瑪噶公主的邊,如小貓一樣溫馴。

贊婆的看著贊蒙賽瑪噶,眼裡一片炙熱,可惜瑪噶公主對他深的目視若無睹。

瑪噶公主點點頭說:“據烽火的信息,來犯之敵大約幾千人,人數不多。不過裝備很良。”

“公主,此事給我,你在邏些城等著,我親提大軍,把他們的腦袋全擰下來送給你。”贊婆用拳頭擂了一下自己的說:“只要我贊婆出馬,螞蟻一樣把他們全部碎。”

只有幾千人,贊婆心裡有點不以爲然。需要這麼勞師衆嗎?自己一出馬,還不是手到擒來,只要自己在瑪噶公主前表現一下自己的勇猛,說不定。瑪噶公主就會對自己另眼相看,這次贊普讓自己協助瑪噶公主,實則也是給自己安排一個機會,畢竟,松贊干布要穩坐贊普之位、要開疆拓土,絕對不了自己一族的支持。

“贊婆將軍”

“屬下在”贊婆連忙應道。

瑪噶公主冷冷地說:“不可以小看我們的敵人,既然他們敢來,心中必有所倚仗,再說贊普哥哥讓我們盡能活捉他們,這一次,我決定親自率領三萬銳之士,把他們全部捉拿,贊婆將軍,我需要你的幫助,另外,給你的弟弟悉多將軍傳消息,讓他把唐軍後退的道路全部截斷,這一次,我要甕中之鱉。”

“是,公主,屬下馬上辦!”

聞言可以和瑪噶公主一起出徵,贊婆喜出外,滿口答應,有什麼能比和吐蕃之花一起揚馬策鞭更有趣呢,到時讓看看自己的歷害,肯定就會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雖說知道瑪噶公主喜歡那些文質彬彬、有學問的人,但是,贊婆還不放棄,他要讓贊蒙賽瑪噶知道,只有強壯的勇士,纔是最好的歸宿。

候君集一行不知道,吐蕃的復仇大軍己從邏些城出發,在吐蕃之花贊蒙賽瑪噶的帶領下,從伍如和約如兩如調的三萬吐蕃銳之士,連同吐番猛將贊婆,浩浩直奔鎮蕃軍,而天空中的海冬青,每天都在監視著鎮蕃軍的舉

“砰砰砰”

“威武”

“砰砰砰”

“威武”

“殺啊”

渡過黃河後,進更加廣闊的吐蕃腹地,這裡地廣人稀,防衛力量非常薄弱,鎮蕃軍如無人之境,一把把戰刀揮舞,一個個長槊染,無敵的大唐鐵蹄在吐蕃的土地上肆,鐵蹄所過之,是鮮的土地。

貢達窩是吐蕃境的一個小型的部落,僅有三百多戶,人口不足二千,但是盛產勇士,尚武風,以戰死爲榮,家家都會舞槍箭,戶戶門前都立著忠勇旗桿,三百多戶人口,獲得甲等列戶的就有三十多戶,這在吐蕃極負盛名,松贊干布多次嘉獎,親自下令把貢達窩的稅給免了,這裡土地沃、生活富裕,吐蕃的子都想嫁到這裡。

可是,這個勇士的故鄉,今天卻落了一個全族被滅的慘況,在得知唐軍到來,貢達窩的部落酋長一聲令下,整個部落包括人孩子行起來,挖陷馬坑、伏擊、放冷箭等方法,讓五十多大唐銳喪於此,候君集盛怒之下,下命對貢達窩的人格殺勿論,一天之,這個盛產勇士的部落就從吐番抹去了。

“全軍列隊!”候軍集一聲令下,鎮蕃軍全立正,一臉肅穆地目視前方,眼裡出現一悲壯。

五十二名生死與共的兄弟,此刻再也不能跟自己一起揚鞭策馬,再也不能跟自己一起高喊唐軍視死如歸的“死戰”,不能再一起大碗吃酒大塊吃,此刻,他們一字排開,著的,是一堆堆冷冷的木柴。

是的,他們戰死了,戰死在沙場,在進攻貢達窩時,被早有準備的吐蕃人伏擊,那部落前面的陷阱,就奪去了十多位大唐勇士的命,他們死了,死在戰場,死在異鄉,但他們的首不能在留在這裡,華夏人講求葉落歸,魂歸故里,現在就是集把他們送別,把化爲骨灰,這樣回家的時候,可以帶上他們,不讓他們在這裡孤獨。

帽、行禮。”孫大強大聲地吼道,眼睛有一微紅。

一衆將士,包括候君集、劉遠、長孫衝、程懷亮,也紛紛地去戰盔,抱在手中,雙眼行著注目禮,準備送戰友的最後一程。

“將軍,準備好了。”一個戰士手持著一個火把,對手舉著,準備遞給候君集。

這是一個不文的規矩,點火的,通常都是部隊的最高長,這樣以示對死者的尊重。

候君集心有點沉重的接過火把,心中暗自責備,攻擊一個只有一百多名正規吐蕃士兵的部落,除了這個部落反抗異常激烈、兇狠之外,還是與鎮蕃軍的心大意有關,前面的戰事太順利了,順利到所有人都以爲吐蕃人只是一個紙老虎,沒想到一下子遭到這樣的打擊,雖說在行軍、清洗途中,有摔死的、有不幸中箭亡的,甚至有二個因不適應高原反應,活活病死的,加起來,也沒貢達窩這一役多。

五十二名大唐銳啊,候君集都心痛得泣了。

自責歸自責,早就經歷無數次這樣的景,候君集早就習以爲常了,要是幾十人都放不開,哪能指揮幾十萬人的大作戰呢,有時候爲了達到戰略目標,還特意派人送死、打敗仗麻痹敵人呢。

很快,候君集就收拾好心,拿起火把,輕輕在那木柴一點,那淋了火油的木柴一下子就燃燒了起來,每點一堆柴火,候君集都會小聲地念上一句:兄弟,走好了。

沒多久,五十二堆火就燒得旺旺的,火倒映著的,是幾千雙同仇敵愾的眼睛、幾千張一臉肅穆的臉孔。

不知誰起的頭,在候君集點完火的時候,衆將士大聲地唱那首歷代軍人都喜歡唱的軍歌:

豈曰無?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一遍又一遍,慷慨雄壯,送別戰死沙場的戰士,用最響亮、最深的歌聲,爲昔日的戰友送行,聲音越唱越響,在羣山在迴盪,響徹雲霄。

點完火後,候君集也不在這裡呆了,吩咐親兵,把劉遠一干將領全部到了一旁,準備吩咐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參見將軍”

“參見將軍”

劉遠、長孫衝、程懷亮、陸廣、程、孫大強六人,恭恭敬敬地向候君集行禮,這裡就是鎮蕃軍核心人員了。

“免禮”候君集突然語出驚人地說:

“都起來,本將把你們來的目的,是我吐蕃軍準備化整爲零,一分爲四,我領一路,劉遠、長沖沖和程懷亮,各領一路,更好地打擊吐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