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一聲悶響,額頭撞到了馬車的車廂。
嘶!
疼!
意識昏沉的馮君以手捂著額頭,倏忽睜開眼。
一張久遠又悉的臉孔映眼簾,聲音里著張:“小姐額頭痛不痛?”
似包子一般的臉圓潤討喜,杏核大的圓眼里滿是關切,角邊一點黑痣俏皮可。
是自小伴著一起長大的丫鬟吉祥!
早在十一年前,吉祥就為了掩護逃走被毒死了。怎麼忽然活過來了?
馮君心跳如擂鼓,顧不得額頭疼痛,手了吉祥的臉。
吉祥被主子突如其來的舉嚇了一跳,旋即低聲道:“這十幾年,小姐一直在外,從未回過京城。現在就快到馮府了,以后還要在馮府住下。別說小姐,奴婢心里也有些怕。”
“小姐在平江府住了六年。眼看著就快到說親的年紀,也確實該回來了……”
吉祥的絮叨聲,在耳邊縈繞,十分真切。
手掌下的皮,溫熱綿。
馮君回手,又了自己的臉。
也是熱的。
低頭,見自己穿著緗短襦,配著豆綠的長,外面罩著淺綠的紗。腰間懸著一塊玉佩。那玉佩瑩白圓潤,散發著和的雅,是上好的羊脂玉雕而。
長下出的繡鞋,繡著致的花紋,綴著上好的珍珠。
在太汩汩流,心跳驟然快了起來。
“吉祥,”馮君聽到自己和悅耳的聲音:“拿妝鏡來。”
吉祥一怔,右手到手邊的屜,拉開拿出一個掌大的妝鏡,送至主子面前。
馮君按捺住劇烈的心跳,屏住呼吸,凝神看過去。
明亮的銅鏡,映出一張芙蓉俏臉。
彎彎的柳眉下,一雙如水般清澈的黑眸。翹的小巧鼻梁,紅潤的角微揚,不笑時也有幾分甜意。
臉龐潔,白得似會放。
烏黑順的長發梳著雙環髻,點綴著各寶石的綢帶編發中,更添幾分俏皮艷。
正是十四歲時的模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前一刻,病重不支,沉重地合上雙目。為何下一刻睜眼,竟重回年,坐在回馮府的馬車上?
“小姐一直看妝鏡做什麼?”吉祥見主子一直盯著妝鏡不彈,有些奇怪:“莫非是嫌今日穿戴得太艷了?”
沒等馮君吭聲,吉祥又低聲道:“小姐為老爺守孝三年,一直穿素服。如今出了孝期,初次見老太爺老夫人,總得穿得喜慶些。”
馮君目復雜地又看妝鏡一眼:“收起來吧!”
吉祥應了一聲,收了妝鏡。
馮君閉上眼,深深呼出一口氣。然后,手掀起車簾,探頭看了一眼。
馬車正好轉過一個彎,從寬敞的街道進了一個胡同。
青磚鋪就的路堅實平整,足夠三輛馬車并行。道路兩側種著兩排柳樹,此時已是春四月,柳枝綠意盈盈,如纖腰隨風輕擺。
這是澄清坊的柳樹胡同。
住在澄清坊的,都是朝中員。職最高的是二品戶部尚書,職最低的也有五品。
馮家在其中,算是中等人家。
祖父是三品的禮部右侍郎,掌管賓禮及藩屬往來事宜。禮部是清水衙門,學務科舉考試這等要務皆由禮部尚書掌管,馮侍郎沾不到多油水好。馮家老十余口,都住在這一四進的宅子里。
馮侍郎有三子兩。
長子馮綱,考中進士后外任為,現在是徽州知府。長媳周氏出書香門第,生了一子一。
次子馮維,考取了舉人功名后,一直沒中進士。外放謀,最多是從七品的縣丞,索一直在府中讀書。媳婦姚氏,是工部郎中的兒,膝下一子兩。二房還有一雙庶出的子,共兩子三。
長大馮氏是庶出,嫁給錦衛千戶沈茂,生了三個兒子。
次小馮氏,嫁進康郡王府做了續弦。康郡王老了些丑了些,卻是正經的宗室郡王。小馮氏一嫁過去,就是郡王妃。
唯一憾的是,小馮氏嫁給康郡王數年,肚子一直沒靜,沒個一子半傍。
馮君故去的親爹馮綸,是馮侍郎的子。
兄弟三人中,馮綸最為聰慧,讀書也最有天分。十八歲那年考中探花,之后娶妻生,外任做。
馮綸途不太順遂。六年前,才從青州同知轉任兩淮巡鹽史。母親崔氏弱,在途中得了一場重病亡故。馮綸心痛妻離世,也跟著病了一場。
年的無人照料,馮綸令人將送去平江府的外祖家。
沒過三年,馮綸被揚州鹽商魏家揭發舉報貪墨索賄,被押解進京問審。路上遇到一伙綠林盜匪,就這麼冤死在盜匪刀下。
在崔家一住就是六年。
一個月前,馮侍郎親自寫信送至平江府。
外祖母許氏百般不舍,抹著眼淚讓啟程來了京城。
臨走前,許氏塞給一個錦盒。錦盒里,放著百傾平江府良田的地契,五間京城上好地段的鋪面房契,還有二十萬兩銀票。加上爹娘留給的金銀細,足夠一輩子錦玉食。
哭別疼如命的外祖母,在表哥的護送下一路進京,回了馮府。
以為,自己回到了親人邊。
殊不知,父母亡故留下千萬家資的,早已是馮家人眼底的。一個個拳掌,要吞下這塊。
的親事,也早已落馮家人的算計。
一門“好”親事,正等著!
隆安帝共有四子,長皇子秦王殿下的子自小就是個病秧子。一年中能下榻走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十天。這位份矜貴的秦王府小郡王,到了親的年紀。
秦王妃想尋一門親事,給兒子沖喜。這個小郡王是短命鬼,誰家姑娘嫁過去,都是守活寡。疼惜兒的人家,皆不樂意。
有心攀附秦王府的,或出太低,或品貌不出眾,秦王妃又看不上。
小馮氏從中牽線,馮侍郎也了心思,合力將一無所知的送到秦王妃眼前。是侍郎府的姑娘,生得貌,又有厚的嫁妝。秦王妃果然相中了。
父母雙亡,祖父為定下親事順理章。
及笄后,被迎娶進了秦王府。花轎剛抬進郡王府,小郡王就咽了氣。
紅事還沒辦完,就變了喪事。
了嫁,換上喪服,滿心凄涼絕地跪在靈堂里。為一面都沒見過的夫婿守喪。秦王妃哭昏了幾次,在靈堂里跳起來,怒罵是喪門星,沖喜不,還要了兒子的命。
馮家來吊唁的眷個個不吭聲,沒人為出頭。
心中冰涼。
祖父馮侍郎也來了,憐惜地安,會為撐腰。
一轉頭就對秦王妃表忠心,愿讓這個馮氏為小郡王殉葬。
噩耗傳至耳中的那一刻,的天都塌了。
“小姐,快逃。”吉祥慘白著一張臉,毅然換上的服:“奴婢賤命一條,死了也不打。小姐逃出去,日后為奴婢報仇。”
淚流滿面地換了吉祥的服,易容改扮,趁著秦王府里人來人往,混跡在吊唁的眷后逃出秦王府。
從此,姓埋名,改頭換面。
世間再無馮君。
數年后,秦王爭儲失敗,被奪爵,秦王府眾人被流放寧古塔。養尊優的秦王妃沒到一年就死了。
馮侍郎為秦王黨,也被牽連,被罷了職。馮家人如喪家之犬,坐船回平江府祖宅。在船上遇了匪徒,一家子都做了水鬼,死得干干凈凈。
大仇得報,患了重病,撐了一年閉目西去。
死的那一年,二十六歲。
十二年,如一場噩夢。
今日,在噩夢開始前睜了眼。
……
前世種種,蜂擁至腦海。
心頭的恨意和憤怒,翻涌不休。
馮君冷冷地扯了扯角。
“表妹,”一個久違的悉的年聲音響起:“前面就是馮府了。”
馮君迅速回神,目掠了過去。
騎著白駿馬的年映眼簾。
這個年,年約十五六歲,著青錦,眉目俊朗,神采奕奕。一雙含笑的眼眸,比春日還要暖。
外祖母只生了一個兒,就是的親娘崔氏,之后一直無所出,便從崔家遠房過繼了一個養子。崔元翰是舅舅的長子,也是馮君的表哥。
馮君在外祖家住了六年,和表哥崔元翰如親兄妹一般,深厚。
一個孤京諸多不便,崔元翰主請纓送回京,一路上打點食住行,仔細周全。
前世逃出秦王府后,怕連累外家,狠狠心連信都沒去過一封。外祖母以為死在了秦王府,大病一場,兩年后離世。
忍著錐心之痛,以另一張臉回平江府吊唁外祖母。親眼目睹崔氏族人鬧著要分家產的丑惡臉。
舅舅憨厚,不善言辭,被族人得狼狽不堪。
年輕的崔元翰而出,和崔氏族人大鬧一場,保住了家業。
“表哥,”馮君凝著駿馬上的英俊年,輕輕喚了一聲。
表哥,數年不見,別來無恙。
崔元翰笑著應一聲:“別張。待會兒見的都是你的長輩親人。”
長輩親人?
呵!
分明是一窩虎狼!
馮君右手驟然握,心中涌起濃烈的殺意,面上笑如花:“表哥陪我在京城多住些日子再回去。”
崔元翰挑眉一笑:“這是當然。等你安頓妥當了,我才能安心回平江府。”
說笑間,馬車在一座府邸前停了下來。
朱的正門鎖,門上懸著黑匾額。匾額厚重古樸,上面鐫刻著金的馮府兩個字。
馮君眼眸微瞇,目冰冷。
馮府,終于到了。
------題外話------
休息了一個多月,今天開新坑啦(*^__^*)
新書是一個輕松有的故事,我很喜歡。相信大家也會喜歡O(∩_∩)O~從今天起,大家追起來吧~~別忘了給新書收藏投票留言啊~~
前世,她含冤入獄,臨死前才知道她不過是一枚棄子。一朝重生,浴血歸來,當她變成“他”,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高升,攪動朝堂風云。…
棄婦顧十八娘自儘於那對新人麵前 了無生意的她卻在十年前醒來 親人還在,尚未寄人籬下 命運正走到轉折點 攜著烈烈的仇恨重生的她 能不能將命運改寫
死前巨大的不甘和執念讓柳望舒重生,只是重生的節點不太妙,只差最後一步就要成為晉王妃,走上和前世一樣的路。 柳望舒發揮主觀能動性,竭力避免前世的結局,也想將前世混沌的人生過清楚。 但是過著過著,咦,怎麼又成太子妃了?
寧熙四年,封地生變,叛軍北上。 年僅及冠的小皇帝身陷囹圄,面對各方蠢蠢欲動的豺狼虎豹,他不得已將那位三年前因政見不合而被自己驅逐出京的胞姐永寧長公主迎了回來: “如今朝中勢力四分五裂,唯有拉攏裴氏可求得生機……聽說,長姐與裴邵曾有一段舊情?還聽說,他至今身側無人,是因仍對長姐念念不忘?” “……額。” 看着小皇帝滿懷希冀的雙眼,長公主實在很不忍掃他的興。 她和裴邵麼,確實是有過那麼一段。 但恐怕與傳聞中濃情蜜意的版本,略略有些出入。 事情的真相是,當初新帝繼位朝政動盪,爲穩固局勢她不擇手段,對尚還純良的裴邵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尾騙身騙心的算計。 少年一腔真心錯付,從此性情大變,至於現在—— 公主鸞駕抵京當日,他遠在城門下那句字字分明的“長公主金安”,就足以讓人頭皮發麻了。 唉,你看。 這人還記着仇。 —— 【小劇場】 長公主回京了。 裴府近侍如臨大敵,“此女有妖,慣會蠱惑人心,殿帥萬不可忘當日之恥!” 裴邵扯了扯脣:用你說? 於是剛開始,長公主舊疾發作,胃痛難捱;裴邵尋醫問藥頗爲上心。 近侍:沒錯,他一定是想借機下藥毒害公主! 再後來,長公主仇敵太多,突遇刺客險些喪命;裴邵護駕心切,不惜以身犯險。 近侍:苦肉計!他一定是有自己詳細的復仇計劃! 再再後來, 長公主不高興了殿帥哄着, 長公主要星星他不給月亮, 長公主指哪他打哪。 近侍:他一定是……他一定是忘了!(扼腕嘆息 -野心家和她的裙下臣 -一個梅開二度的故事